溯本求源:学习型社会内涵及趋势
一、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赫钦斯(R.M.Hutchins)在《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并且所有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以此目的为中心。
21世纪初,学习型社会理念传入中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顾明远、石中英在梳理学习型社会概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学习型社会就其形式来说,是要创造一个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就其实质来说,是要创造一个“以学习求发展的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个体的学习来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组织的学习来追求组织的发展,以国家的学习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以终身的学习来追求终身的发展,以灵活的学习来追求多样的发展,以自主的学习来追求内在的发展;把满足全体人民基本学习需求,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看成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条件和根本动力。
二、总体趋势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学习大国”写入2035年发展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最新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总体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筑牢人一生中系统化的学习阶段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直至继续教育,巩固普及水平、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分层分类确定学习者核心素养和评价标准,切实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相关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惠及亿万学龄人口和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理顺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多方关系。秉持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实现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线上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企业教育等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着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形成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与学习资源平台,搭建适应基本国情的学习型社会“四梁八柱”。
第三,借助人工智能搭建广义教育与学习网络。深度开发人工智能相助的教育与学习新生态,协调虚拟网络与实体平台的运作,实现对可迁移性知识的传授与辅助,并用于学习成果测量诊断和学习者素质评估,进而转向人类与人工智能系统共商、重构、创新知识结构。
第四,优化政府和市场配置教育与学习资源机制。政府将依法重点保障公共教育服务资源的公平性、普惠性、均衡性。同时,市场配置选择性、竞争性学习资源的机制也须有序运作。需要依法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与学习领域,精准锁定、适应、激发学习者的需求,鼓励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学习服务,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效支持。
(综合参考来源:中国教育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