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要点速览

编辑日期:2025-05-09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起草说明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指出,《意见》起草过程中,努力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数字化看数字化”“立足强国看数字化

     《意见》在内容定位上,紧扣教育的三大属性,体现了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要求,支撑“八大体系”建设。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重点增加思政、体美劳、特殊教育、语言文字等资源的供给;确保教育大模型正确的价值导向,探索推动思政、科学教育、美育、心理健康等领域专题大模型的垂直应用。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支持。提出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教育的全球品牌等。

    政策举措上,按照“可感、可行、有效”的原则,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确保每一条任务的举措都指向提升教育数字化的应用水平,支撑赋能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时,要确保能够落地,让各部门各地各校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坚持先立后破,试点先行,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通过数字化有力提升广大师生家长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意见》明确了教育数字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提出——

    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坚持应用导向,以深度应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考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顺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健全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区域协调,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安全发展,筑牢可信可控安全屏障。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增强中国数字教育全球影响力。

    (二)内容要点

    1.深入推进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四横五纵”平台资源布局,持续升级国家平台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国家平台全域深度应用,推进教育数据集成和有效治理,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要点:增加精品资源供给,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完善资源开发、上线、应用、评价和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事项。以省为单位推进平台全域深度应用,形成推进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数字化解决方案。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数字大学,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服务。

    2.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推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数字化变革,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赋能教育评价改革。

    要点: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加快建设“教育数字地图”,建设基础教育学位预测预警模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国学科大数据信息资源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创新。

    3.大力推进国际化,持续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

    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国际共建共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品牌,赋能人才国际化培养,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教育治理。

    要点:建好国家平台国际版,持续实施“慕课出海”行动,赋能“鲁班工坊”等职教出海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联盟、期刊、案例、指数,建好数字教育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数字教育标准成为国际共识。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数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健全教育数字化保障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应用评价激励机制。

    要点:升级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标准制修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分级分类开展教育数字化建设应用成效评价,将数字化应用作为申请国家有关教育教学奖项的前置条件,纳入学校和教师评优评先内容。

    5.筑牢教育数字化安全屏障

    保障重点平台高质量运行,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安全保障。

    要点:严格资源内容审核制度,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坚持提供必审、上线必审、更新必审、审必到位原则。全面落实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强化核心和重要数据防篡改、防泄露、防滥用能力。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

    三、专家解读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对《意见》进行解读。

    第一,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集成化,从完善资源布局、升级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建强国家平台,从开展全域应用、推进数据治理等场景着手用好国家平台,不断强化国家平台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作用。对此,要在建设四通八达的平台体系上做好文章,构建目录体系、资源体系、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打造高智能、强交互的数字底座。同时,还要在深化国家平台应用上下足功夫,一方面创新平台应用场景、拓展应用对象、创新应用方法,深度挖掘和发挥平台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潜能;另一方面在平台有效支撑教育决策和社会服务上积极探索,建好用好教育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融通与治理能力。

    第二,全面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智能化,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考判断能力、实践能力,根据技术发展形势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师生基础能力,深化人工智能与教、学、管、评、研等场景融合。对此,要积极建设中国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打造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要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合,树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典型示范。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更具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优质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沟通合作等基本能力,多学段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塑造适应智能时代、驾驭人工智能的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

    第三,大力推动数字教育出海。《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从资源共建共享、人才联合培养、教育协同治理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塑造中国数字教育国际品牌。对此,要利用好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展主场外交,推动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实体化运行,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要发挥好国家平台国际版作用,加强与其他国家平台相互对接,促进各国优质资源顺畅流通。要扮演好在构建全球数字教育秩序中的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国际议程、规则制定,共享中国数字教育标准。

    第四,健全教育数字化保障机制。《意见》明确指出要持续夯实发展根基,从基础设施、标准规范、财政投入、评价激励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障体系,筑牢平台、网络、人工智能等安全防线。对此,要建立多元协同的应用保障,持续升级教育新基建,完善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健全多元化资金保障和分级投入机制,创新评价激励管理制度。要加强智库建设,进一步发挥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政策咨询、实践调研、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作用。要牢固安全屏障,提升平台内容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机制,建设人工智能道德伦理规范,坚持智能向善,避免网络成瘾等问题。

(综合参考来源: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