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研“高考化”降温

编辑日期:2023-04-04 作者: 阅读:1
【字体:

    3月10日,考研国家线正式公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达474万,再创历史新高。从新东方最新发布的《2023考研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中可以看出:2023年研究生考录比约为4:1,这意味着至少会有300多万人落榜。

    一、“考研热”引发教育焦虑问题

    “考研热”盛行折射出“升学大战”下的教育焦虑问题,高分下的教育竞争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压力系统。在《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宏观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影响考硕人数上升的关键:“GDP高增长时,考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大量学子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转而投入考研大军。

    “考研热”的现象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考研报名人数也屡创新高。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0-2023年间,全国考研考报名人数以平均每年25.7万人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双非”学校(非“985”非“211”)成为报考热门,报名人数快速增长,产生了明显的逆向考研的现象——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双非”院校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选择。实际上,这一现象反映出一批考生的核心关切变为解决考上而不是考得好不好的问题

    二、“考研热”背后的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认为,“考研热”形成的原因之一与就业状况直接相关。当大学生就业难度较高时,很多学生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来延迟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原因之二与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有关。从1999年扩招以后,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未来还会增加。原因之三与个人的长期规划有关。有学生认为如果没有上研究生,可能在工作机会、能力发挥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想通过研究生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竞争力。

    然而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增多,热门企业和岗位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单纯的学历提升所能带来的就业优势已经微乎其微,“考上研”与“好工作”似乎越来越难以画上等号。

    三、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

    在“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下,考研俨然成为了广大学子的“二次高考”,考研“高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指出,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同时,她表示,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短期来看,大学生要摆正心态,高校也可以利用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站台”;长远来说,高校和大学生都应该从一入校就为就业筹谋。高校要做好求职学生和招聘单位之间的桥梁,要走出去请进来,多为学生寻找挖掘拓展就业岗位,帮助就业者和招聘者及时见面,及时沟通。

(综合参考来源:中国青年报、里瑟琦科教观察、浙江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