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制度变革 自费读研读博或已成趋势

编辑日期:2023-11-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增减早已成大势所趋

    2022年起,西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陆续出台文件取消研究生新生奖学金。此外,随着读研人数越来越多,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宿舍都不够用。比如南京大学原则上不为专硕研究生提供校内住宿,但会给予适当的交通补贴。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也不再安排专硕的校内住宿,但校方为学生提供了收费公寓,还有每月800元的住宿补贴,但只有10个月。

    梳理发现,取消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高校,多数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而不提供住宿的高校,则多数在东部发达地区。这样很可能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学习好的学生,能考上全日制学硕,肯定优先选择到东部读书。于是人才都去东部地区,东西部发展更不平衡了。

    二、奖学金调整因何而起?

    首先,近几年,关于研究生奖学金的多项研究发现,奖学金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研究生的学习与学术促进作用其实不大。所以,取消新生奖学金,后面按照表现评选,确实有道理。

    其次,还有一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取消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原因,是因为院校在积极响应号召。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专门提到: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

    最后,为了促进社会公正,一考定终身的资助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不公正性,仅仅因入学考试成绩的几分之差,新生不但要承担高额的学费,还要面对各种不公平待遇。这显然违背了正义原则和公正精神。

    从长远视角来看,奖学金调整本质上仍然是硕士研究生历经几十年扩招后,招生规模太大,给高校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从2017-2023年,考研人数快速增长,已经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2017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58.98万人,2023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124.2万人,录取人数也翻倍增长。外加三年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未苏,政府税收减少,投入到高校的财政支出自然也变少。高校不得已,只能在现有权责内做出调整。

    从长期来看,研究生自费是一种大势所趋。新生奖学金取消,研究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可能陡增。所以,学校在取消或降低奖学金后,要把收费改革和其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实行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研究生导师资助制度等等,辅以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这才是人们所希望的。

(摘编里瑟琦智库微信公众号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