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尝试取消绩点

编辑日期:2023-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些年,为改善高强度学业考核压力,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即用A、B、C、D、F等字母表示学生的成绩水平,而不再用百分制或者绩点制。

    2015年,清华大学宣布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F等12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百分制。2019年5月20日,清华大学发布GPA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是教师的学术权利,教务部门尊重教师的学术判断,不在成绩评定工作中设置指导性的优秀率指标”。同时,2019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对等百分成绩”。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2020级开始采取“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方案中明确显示:不再计算GPA,全体同学用优秀率(A%)和优良率(AB%)替代GPA,并将学生的成绩分为A、B、C、D、F五个等级。对于申请出国留学学生要求的GPA,学院会提供一份证明,说明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式。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但同时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于成绩的转换和存档。

    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素质提升,比如听一些名家讲座,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等。当然,也有人担心,取消了GPA排名,大学“卷”的本质没有变,还是会有学生为了成绩等级费尽心思。但是,以“粗线条”的成绩替代过细的成绩,已经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成才的方向多种多样,困在一个赛道上“卷”分数,不是大学培养的目标。无论是绩点制,还是百分制,或是其他考核评价体系,都是一种“外视”,而真正重要的则是“内视”,是自我的实现和成长。

(摘编自光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