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发布

编辑日期:2023-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日,麦可思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报告聚焦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趋势,以及全球大学颇具启发性的实践,旨在给正在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高校带来启发。

    一、中国高教趋势事件

    急速膨胀的高校机构掀起“瘦身”潮。研究显示,改革开放至2016年,样本高校的内部管理机构总数增长了四倍多。当急速膨胀的高校内设机构制约学校发展时,改革成为高校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要直面的问题。近年来多所大学启动内设机构的“撤”“并”“转”。专家指出,高校内设机构改革要从上至下、从体制到机制、从制度到流程进行全面改造,且一定是要刀刃向内,要进行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构的精简和合并。

    学部建设之风吹到地方高校。高校推行学部制改革渐成趋势,能够突破传统学科限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解决单一学科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问题。目前该趋势已有向地方高校传导的态势。

    各地大力度撤销停招过热专业。在多地启动的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中,明确支持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同时严格控制部分布点较多专业增设,包括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赫然在列。除了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外,2023年多地还提到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

    专硕三年成新规。近几年陆续有一批高校出于培养质量方面的考虑,将专硕学制延长至3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36万人,这是自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首次下跌。有观点认为,一方面学制延长使读研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加,这显示读研投入产出比下降,而报考人数下降或与此有关。

    财政依赖是问题高校找钱成必须。研究指出,样本地方高校收入最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占比为54.08%;其后是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占比为26.09%;科研收入和其他创收收入(包括非学历教育进修、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收入、捐赠收入等)合计占比不足两成,存在办学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的风险。为此,高校经费筹措“做加法”,不断拓展和提高其他经费来源支持,例如推动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转化、吸纳更多社会捐赠等。

    二、世界高教趋势事件

    大学撤销使用禁令拥抱ChatGPT。ChatGPT在2022年首次公开亮相时,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就曾预测,它的重要性“将超过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总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包括牛津、剑桥、哈佛在内的多所全球顶尖大学相继撤销ChatGPT使用禁令,但随之而来的学术诚信、数据及隐私安全问题亦需探寻解决之法。

    AI自适应学习崛起。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这些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实用性和便捷性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将不断优化其学习路径,提高其学习效果并改善学习体验。

    关停潮下大学变革吸金模式。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当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预想的速度发展,或将导致超200所大学因缺少生源而倒闭。作为生育率“世界倒数第一”的韩国,在招生荒的影响下,至少有55所韩国地方大学面临倒闭危机。2025年,美国也将迎来备受关注的“入学悬崖”,这会对美国许多高校造成严重打击。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许多大学变更运营模式,例如创新学术项目、使收入来源多元化、加强对非传统学习者的关注以谋求发展。

    “大学无用论再起对大学价值的质疑加剧。在英美等国,“大学无用论”的论调近年来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就业压力加剧的当下,对此观点的讨论越发热烈。质疑声中,高校更需迎难而上、创新破局。

    重塑归属感成疫情后优先事项。全球范围内多所高校的领导者均认为,疫情后帮助学生重返成功的过程中,重塑归属感是关键。长时间居家学习切断了学生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在校时光和参加日常活动的机会明显减少,大大地削弱了在校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疫情期间学习的孤立经历将“归属感”重新推到了大学的最前沿。

(摘编自麦可思微信公众号202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