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人口再降54万 这类高校或将缩招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这是继2022年我国人口逾6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后,连续第二年下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新生人口数与2022年(956万人)相比,再降54万人。
一、2035年或有超180万教师过剩
人口发展新形势将对各学段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最直接的挑战是生源减少,学前教育首当其冲。2023年8月,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教育局发布公告,当地50所民办幼儿园终止办学,占2022年全县幼儿园总数的11.8%,占全县民办幼儿园总数的24.5%。9月,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教育局批复,17所民办幼儿园终止办学,占该区2022年幼儿园总数的7.8%。
教育领域要面对的难题并不只是简单的“生源下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撰文称,由于2016年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新生儿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达到1786万;但到2022年却迅速降至956万。这意味着不同学段既要大幅增加学位供给迎接人口“洪峰过境”,又要做好适龄入学人口剧减的科学应对。
学龄人口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部分学校的生存以及师资配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二、专业动态调整为“师范热”降温
2023年11月召开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综合改革,为学龄人口结构变化做好前瞻性预测和政策布局。
在学前教育及中小学教师培养方面,多地教育部门也在高校专业动态调整中主动给教育类专业“降温”,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2023年四川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
三、学者建议:逐步减少高职师范生招生
除了未来岗位数量需求变化,教育机构对从业者学历门槛要求不断提升,也给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挑战。
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再将中小学教师准入的学历门槛提升到本科及以上。专科学历逐步退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趋势或已不可逆转。
从近五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公布的高职红牌专业(即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看,语文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确实也连续“霸榜”多年。
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及的21个从严控制新设专业中就包括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并指出教育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省厅还将根据生源变化、师资需求减少趋势持续调减教育类招生。
有专家建议,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师资过剩,除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外,未来应在稳定部属和省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的同时,逐步减少师专和高职高专的师范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师资规模和质量。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出台政策,支持以小学教师培养为重点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在2022年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部分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在此背景下,一些符合条件的专科师范学院正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争取升格为本科高校。,还有的省份试行以小学教师培养为重点的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合作模式,构建“3+2”专本贯通培养机制。
(摘编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