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
近期,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安徽省2023届毕业生共48.46万人,比2022届增加了3.77万人,增幅为8.4%。
一、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略高
截至2023年8月31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85%,其中研究生最高,本科生最低,具体见表1。
表1:毕业生毕业去向分类统计
|
|
研究生 |
本科生 |
高职专科生 |
总计 |
毕业去向 落实率 |
协议和合同就业率 |
80.66% |
69.79% |
70.66% |
70.89% |
创业率 |
0.31% |
0.55% |
2.50% |
1.58% |
|
灵活就业率 |
6.11% |
3.66% |
5.20% |
4.63% |
|
升学率 |
5.08% |
16.62% |
12.52% |
13.75% |
|
合计 |
92.16% |
90.62% |
90.88% |
90.85% |
|
暂不就业率 |
0.52% |
1.07% |
0.34% |
0.65% |
|
待就业率 |
7.32% |
8.31% |
8.78% |
8.51% |
二、农学、医学和工学位列本科落实率前三
从专业大类来看,2023届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在前三位的学科门类是工学、医学和经济学。排名较为靠后的是文学、理学和历史学。
2023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在前三位的学科门类是农学、医学和工学,排名较为靠后的是文学、历史学和哲学。
2023届高职专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在前三位的专业大类是生物与化工、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排名较为靠后的是公共管理与服务、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
从近几年的排名来看,本科层次,工学、农学是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常客”,工学甚至连续多年“霸榜”。其他专业大类则起起伏伏。2018-2020年,哲学、工学和农学一直“霸占”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前三位置,每年仅是排序上略有变化。近两年落实率排名较为靠后的哲学学科曾经多年排名靠前。
三、近五年超九成毕业生在长三角就业
据了解,在不同学历层次,协议和合同就业都是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研究生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占80.66%,本科生占69.79%,高职专科生占70.66%。
在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上,2023届已就业毕业生中超过71%在省内就业,其中高职专科生比率最高,超过了76%。合肥市作为省会和省内国民生产总值最高城市对毕业生吸引力明显。省内就业毕业生中,38.88%选择合肥。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地级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的皖江城市带吸纳了70%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
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中,人数排在前三位的省(市)是江苏、浙江和上海,所占比率分别是8.40%、5.65%、4.60%。2023届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总数占比90.21%,近5年均超过九成。
四、八成多毕业生去企业就业
报告将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为五类,分别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基层单位(岗位)和其他。从总体分布看,各类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比86.06%。而从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分布来看,包含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其他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比89.31%。国有企业其次,占比8.50%,三资企业最低,占比2.19%。
从行业分布来看,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排在前三的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研究生就业领域排在前三的是:制造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本科生就业领域排在前三的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高职专科生就业领域排在前三的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摘编自人民网安徽微信公众号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