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启动实施优质本科扩容工程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一、“双一流”建设范围,扩大!
今年11月7日,怀进鹏部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表示,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就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工作情况,怀进鹏指出,教育部将分两步开展工作。第一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第二步,根据“双一流”标准,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建设范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表示,有两类高校可作为“双一流”扩容基本力量:一类是此前各省份重点建设的地方性院校,此类高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可以择优入选;另一类是近年来新建的新型高校,这些学校大多采用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并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特点,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和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在其撰写的《2035目标下,“双一流”扩容不应是“名单拉长”》文章中提出,扩容的背后是新增的一批高校和学科承担更大的责任,而非追求绝对数量的增长。高校的遴选需紧扣全球竞争力、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均衡发展三大原则。学科的选择则应以学术声誉、学术水平、实际贡献和未来潜力为评估标准,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忽略对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动态调整机制是保持活力的关键,通过周期性评估,对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形成“进得来、出得去”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开放竞争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二、多所“双一流”,扩大招生!
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回答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询问时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一起启动实施优质本科扩容工程,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扩招1.6万人,进一步扩大优质本科学位供给。国家发改委将与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一起,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重点,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继续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建设新宿舍。积极支持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多种方式尽快补齐学生宿舍这个制约高等教育资源扩容的短板。
二是建设新校区。布局建设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新校区,支持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为新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展空间。
三是建设新大学。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省份新建若干新型研究型大学、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
四是建设新平台。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布局一批重大教学科研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为高校持续提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创造条件。
五是建设新学科。引导高校适应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的机制。
(摘编自里瑟琦智库微信公众号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