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学府的“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从ChatGPT到DeepSeek,高校在AI应用与实践方面早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一、清华大学
2023年9月28日,清华大学启动了一项试点计划——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主要使用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GLM作为平台与技术基座,服务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率先在8门不同学科进行课程试点,已有5门课的智能助教系统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这些AI助教系统的内容准确度、结构清晰易懂度、认同程度和帮助性方面相较于真人助教更具优势,不仅能够提供24小时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评估和反馈,还能辅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习灵感。2024年清华将建设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并为每一位2024级新生配备“AI成长助手”。
二、南京大学
2024年2月27日,南京大学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课程为“1+X+Y”三层次,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AI课将于2024年9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科特色,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实施“集体授课+小班主题研讨+实习实践+AI助教”的教学形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人机深度互动的人工智能课堂,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获得人工智能专业修读证书。
|
图1: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
三、北京大学
2024年2月18日,北京大学发文发布该校的AI助教“Brainiac Buddy”(以下简称BB)。它是基于GPT-4开发的,以期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和互动式的助教。BB已经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向BB提问,可以对课程进行预习,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知识库,老师则可以交给AI助教课程教案,提高教学效率。
四、北京邮电大学
2024年3月3日,码上V2.0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学云平台正式上线。码上是北京邮电大学EZCoding雏雁/大创团队自主研发、运营和支撑的大模型赋能的智能编程教学应用平台。针对编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亟需一对一辅导的需求痛点,码上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采用北邮自研核心技术,为学生提供实时、个性化、启发式的编程辅导服务,码上能够解决学生的大部分问题。对于少数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点击“求助老师”按钮,老师或助教将收到站内通知和离线邮件通知,于是会及时前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AI与教师分工协作的按需服务。教师可以使用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功能,可以对自己班级的辅导功能和模式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开启或关闭代码生成能力),可以看到学生使用码上的全流程、多维度、细粒度的学习行为数据,从而可以自由地开展教学实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教育服务。
五、香港科技大学
2024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推出亚洲首批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设计出10位课堂“AI讲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AI教师团队汇聚不同的种族、角色设定及风格,例如网红、不同界别的政策倡导者,甚至是平面及立体的动漫人物,这些跨越地域及文化界限的元素 ,为课堂注入新鲜感。更特别的是,这项技术更可令名人“复活”,栩栩如生地重现已故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形象,增添课堂趣味性。本学期他们将讲授《创意社交媒体》部分课程,包括在社交媒体呈现的故事叙述能力、社交媒体助推理论及管理,到游戏化学习方法、沉浸式体验、非同质化代币、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等主题,让学生掌握社交媒体的社群网络同质性及特点,理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科技去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等。
(摘编自一读EDU微信公众号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