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新增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编辑日期:2025-10-17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民办高校整体概况

    第三批国一流课程中,25个省份154所民办高校的234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课程12门(占比5.1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0门(占比4.27%),线下课程64门(占比27.35%),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18门(占比50.43%),社会实践课程30门(占比12.82%)。

    二、民办高校国一流课程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民办高校获批的234门课程中,有27门是面向所在学校各学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包括:创新创业通识课14门;大学数学通识课6门;思政通识课5门;大学物理通识课、心理健康通识课均为1门。其余207门课程分布在:

    九大学科门类。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学相关课程70门(占比33.82%);艺术学45门(占比21.74%);管理学42门(占比20.29%);文学28门(占比13.53%);医学9门(占比4.35%);理学5门(占比2.42%);经济学4门(占比1.93%);教育学3门(占比1.45%);法学1门(占比0.48%)。

   40个专业大类。从高到低依次为:设计学类相关课程29门;工商管理类26门;计算机类23门;外国语言文学类19门;机械类、电子商务类均为11门;电子信息类10门;戏剧与影视学类9门;美术学类7门;中国语言文学类6门;土木类5门;化工与制药类4门;电气类、材料类、新闻传播学类均为3门;自动化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建筑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经济学类、临床医学类、药学类、护理类、统计学类、教育学类均为2门;交通运输类、旅游管理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医学技术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法学类、体育学类均为1门。

    从整体学科分布看,工学课程占比最高,约三成,与国家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强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相契合。而“理工农医”中的“农”,无课程入选公示,与第五届教创赛获奖情况类似。与此同时,艺术学、管理学课程占比均超过20%,一方面说明民办高校在此类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和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显著特点。

    三、民办高校国一流课程的院校分析

    入选第三批公示的民办高校数154所,占民办本科高校总数417所的36.93%,比例较前两批显著提升。其中,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129所,共有198门课程入选;尚未转设的独立学院25所,共有36门课程入选。

表1:民办高校入选第三批国一流课程认定公示课程数量排名前三位

排名

院校名称

入选公示课程门数

课程类型简述

1

齐鲁理工学院

9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1门

线上线下混合式6门

线下1门

社会实践1门

2

 

吉林外国语大学

5

线上1门

线上线下混合式1门

线下3门

滇池学院

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1门

线下3门

社会实践1门

 

3

安徽新华学院

4

线上线下混合式2门

线下1门

社会实践1门

江西服装学院

4

线上1门

线上线下混合式3门

 

……

 

 

 

    今年,安徽新华学院共有4门课程获评,获评数量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三,也是安徽省唯一获评的民办高校

    安徽新华学院本次获评课程涵盖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社会实践三大类别,其中,《数据结构》《土木工程材料》获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获评线下一流课程,《企业运营与管理》获评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摘编自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安徽新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