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笑刚:如果爱因斯坦来浙大教书

编辑日期:2023-06-09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如果爱因斯坦来浙大授课

    我认为教学很重要,这是非常确定的。大学的任务有三个:树人、育才、扛起思想之旗。“树人”“育才”对应“教”,“扛起思想之旗”对应“研究”。作为大学教授,我们要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前途,因此,研究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任务。教学很重要,但现在大学里很多老师不把教学当回事,整天只想着申请经费、发表论文。怎样对待这样的“大牌”教授?怎样让他们好好做教学?对此,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教学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但未必是核心任务,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不是。但教学是基本任务是肯定的。但如果大学只是把教学做好,那浙江大学是不配成为浙江大学的。教学很重要,但不是说做教学是第一重要的。第二个观点,学识过人的大牌教授未必是好的授课者,不是学术上很厉害,上课就一定好。不能迷信大牌教授,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爱因斯坦来浙江大学,我们要还是不要?爱因斯坦的课教得一塌糊涂,爱因斯坦式的教授我们可以接受几个?我认为大学是一批独立思想家形成的群体。他们按照大学教师职业要求,认可大学基本目标,以合适的比例形成的一个共同体。这些独立思想者之所以走到一起来,是因为他们共享一个目标。因此,其中有几个无力胜任授课任务,但思想超群的教授是可以接受的。

    二、好的大学教授的两个特征

    一个好的授课者是怎样的?什么样的职业人士是一个好的大学教授?我认为,大学教授有两个特征。第一,对学科甚至对世界有系统的、贴合事实的认识,这里要强调,“系统的”和“贴合事实的”必须同时具有,这是第一要素。第二,要有超乎寻常的沟通能力。爱因斯坦式的学者多少带点自闭的特征(并非贬义),他想的事情太超前。他站到讲台上的时候,依然过度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这样的思想者,做不了好老师。因此,超乎寻常的沟通能力,是作为教授所必需的。上述第一点是基础,第二点是更技术性的问题。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师,尽管不是一个好的授课者,但在大学里依然可以有一席之地。因此,下面我想主要围绕前一点展开。

    系统而贴合事实的认识哪里来?我认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来自于个体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独到和个性的认识,也就是自身对学科的认识。第二种是接受他人系统化的认识。这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这两类教师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存在的,都有它的功能。第一类是优秀的大学教授,第二类是优秀的中学和职业学校的教师。两类之间的区别在于杰出的教授必须有自己独到和个性的认识。为什么非要是独到和个性的,不能只是传播知识?原因在于,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远远不够描写真实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树人”“育才”教育最后一道门槛的大学,教授必须要能够引导年轻人开始理性、勇敢、乐观地面对真实世界。只有对世界认知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个性化的认识也就出来了,独到性也就有了。

    三、让教授成为教授的唯一路径

    中国的大学要办好,希望在我们教授。中国很多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按照这个标准,有多少大学教授处于这个水平呢?又有多少教授能达到有自己系统的、独到认识的水平?怎么样成为称职的大学教授?我以为,能够达到这一要求,一定是通过研究。“研究”即科学研究。不一定只有科学研究才能够形成独到和个性的认识。比如研究艺术,虽然不是科学研究,但也能形成独到的认识。所以形成独到和个性的系统认识,“研究”是核心,但未必就是我们所讲的科学研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型大学成了现代大学的中坚。在研究型大学出现之前,大学发展速度非常慢。自德国的洪堡创立了研究型大学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才突飞猛进。研究型大学容许学者自由研究,这个过程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独到的、系统的对世界的认识。

    大学教授因为自己有独到的认识,因此成为学生的一个参考系。让他们看到,我们教授研究做得好、有能力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欣赏世界和人生。如此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在迷茫中看到光明,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意义。

    让学生感兴趣、产生热情,这只不过是第一步,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一点点信心。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不是结束,甚至都还没有进门。也不能让学生着迷,必须要让他们自己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只有能够独立面对人世的个体,才会活出无怨无悔的人生。

    四、考量研究水平的尺在哪里

    学者的水准在哪里?是在对基础概念的把握。真正了不起的科学最大的突破就是突破基本概念。我认为,建立一个系统的认识,首先是基本概念,然后是基本框架,再是系统理论。无论教学也好,做研究也好,永远随时准备从零开始,不断进取。在教学中,永远鼓励学生从基础开始,从最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基本概念的突破是最重要的突破。

    我们化学系正在进行教学大讨论。其中一个议题是,学化学,什么最重要?是数理基础吗?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化学就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有自由的、独立的、特殊的思考办法和认识世界的办法。我们平时形容看事情的水平很了不起,会用“入木三分”这个词。化学家比这更深一层,我们看世界是分子水平。达不到分子水平,那就没有学过化学,至少是没有学好化学。数学和物理是我们化学的基础,是基本技能但不是真正的核心。

    五、教授应该是教学大讨论的主体

    所以,我认为办大学只能是脚踏实地。每个教授认认真真从零开始把自己的课堂做好,这是唯一的希望。最重要的是教授真正认可自己的身份,把事情做起来。

    当教授真正的好处,在于享受研究、享受发现未知,在研究中满足个体的好奇心;在于课堂里向年轻人展示科学的美妙。现在整个大学的教学系统在改革,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认认真真论证,扎扎实实研讨,实实在在、稳打稳扎地做起来。

(摘编自博雅人文微信公众号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