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山河大学校长
“山河大学”是网络虚构高校,大学设立的初衷是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办学目标是三年超清华,五年超北大,即办成世界一流大学。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关于好大学的理想标准。
一、山河大学的教育理念:做更好的自己
假如我是山河大学校长,我的办学理念是:走出校门,每个人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德洛尔报告》,其中提出了四大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为自己”,落脚点便是“学会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的价值内涵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什么才算是更好的自己呢?
第一,成为更有创造性的自己。山河大学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富有个性的学生,而不是从众的、平庸的、沉沦于某个社会角色的毫无个性的产品。在这里,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会得到细心呵护,所有创造性地运用自身力量的方式都会得到鼓励;在这里,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前沿讲座和社会实践将开放面向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在这里,有足够的制度空间容许每个学生在不断选择和试错的过程中,培养个性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在这里,创造性评估将不会是量化的,而是渗透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总之,在山河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的各种创造性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敞开自身,扩展自身的生命体验之流,不断地认识自己,重塑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自己。山河大学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结合,培养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全面与发展是一体的,但逻辑上可以两说。“全面”是在横向上说的,通俗理解,所谓“全面”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则是在纵向上说的,它体现为人生不同阶段发展的充分性上。教育不能揠苗助长,人总有一个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教育的善在于促成每个学生在每一阶段成为他们所能成为的东西。罗家伦在《强者是完整的人》中说得好:怎么叫做强?我所谓强,不是指比武角力、好勇斗狠的是强,乃是指一个人全部的机能、品性,以及其他一切的天赋,在每一个自然的阶段,都能尽善尽美地发展,而达到笃实光辉的地步,才算是强。
第三,成为更有亲和力的自己。山河大学绝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只有在最丰富、最和谐的关系中,才能进行最全面、最自由的选择,也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奈斯的生态纲领提出了三个命题,完全可以用来说明这点:(1)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与他人的认同就越深越广;(2)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对他人自我实现的依赖程度就越高;(3)个人的自我实现取决于所有人的自我实现。山河大学倡导一种重生存的生活方式,把学校建成一个以共同利益、共通情感和共享价值为纽带的追求真理的共同体,注重爱的教育,鼓励合作与团结,培养学生地球人的意识,使学生在与宇宙、社会和他人的真实而和谐的一体关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从游式:山河大学的师生关系
假如我是山河大学的校长,我会倡导一种“从游式”的师生关系。按照雅斯贝尔斯的归纳,大学教育有三种类型:一是经院式教育,这是一种教师端坐念经,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教育。二是师徒式教育,这是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权威式教育。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这是一种对话式的唤醒教育。雅斯贝尔斯当然推崇苏格拉底式教育。不过我更倡导“从游式”的教育,这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苏格拉底式教育”,更有利于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中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从游式师生关系的三个要素:
第一,学校犹水也。山河大学理应是一个特殊的去处,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共同体。在这里,人们自由地思考,平等地交流,独立地研究。教师专心学问,不必为职称、评估、称号而焦头烂额,更不必有结诸生欢心的出位之思;学生专心学习,不必为绩点、保研、入党而焦虑不安,每个学生因被平等地尊重和关怀而自爱爱人。师生都只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而聚集在一起。“犹水也”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教育生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态,才谈得上“游”,既不汗漫,也不褊急,从容淡定地直抵山河大学的精神底蕴。
第二,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师生关系是大学诸关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界有三种不同的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知识中心,三种理论各有道理,但“从游论”最为贴切,因为它不以“中心”论之,而主张二性论,即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其一,大鱼前导,便是教师的主导性。按阿伦特的比喻,教师类似于幽暗海底的“潜水采珠人”,极为珍惜散落世间的真理碎片,并将其转化为知识进行传播;教师是灵魂的唤醒者和塑造者,所以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公共理性的启蒙人,有培养合格社会公民之职责。可见,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换言之,师生平等只是在人格意义上的,但其“前导”与“尾随”的身份差异却是内嵌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的。
其二,小鱼尾随,指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路喜从游”。一个“喜”字,就道出了“小鱼尾随”的精妙之处,即学生从游的自觉自愿。在这里,教师有可“许”之资,学生也有“相许”之志,教师行止语默,皆为春风化雨,而学生涵泳体证,便可从容自得。
第三,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游”的境界是审美的。《论语·先进》有著名的“侍坐”一章,曾点讲出了从游之乐:“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欣赏这里的“从容洒落”,名之曰“曾点气象”。从游的师生关系是以生命为支点,以爱为纽带,以情趣为取向的交互而灵动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安静的管理:山河大学的学校管理
第一,作为校长,要有守土之责。山河大学是自由和安静的。白璧德在《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中论述了安静的大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最大的作用是通过营造闲暇与反思的氛围来反抗“能量崇拜”,大学应为生活中“最后安静元素”留下足够的空间,学者的生活应当保持一种“东方的寂静主义”。
当然,大学作为开放性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大学有责任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大学终究是一个做高深学问的地方,是一个学习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它既要内在于社会环境,又要超越于社会环境。换言之,大学在本体上是安静的,在功能上是开放的。作为校长,有责任在大学与社会间保持一种恰当的、紧张的距离感,以彰显大学不同于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共同体的差异性,以政治家的韬略和教育家的定力,为大学留下一片追求真理的自由和安静的净土。
第二,校长手握权力,但要警惕权力的傲慢。事实上,校长不过是大学组织的一个职位,其权力只属于职权。有职权的人,不一定有权威,有权威的人也不一定有职权,知识权威就是如此。知识权威在一个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为目的的共同体里具有天然的合法性,那些大先生们因探索真理的热情、坚持真理的人格和深厚广博的学养而使人们自愿信从,他们是一个学校的魂,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品格。作为大学校长,手上的权力是因教学和科研而存在,是为了维护真理而存在的。
第三,做一个专一的校长。假如我当山河大学校长,我会专心致志地以治理学校为业,像哈佛校长所做的那样,干好三件事:一是聘请世界上一流的教师,二是聘请世界上一流的院长,三是筹集足够的办学经费。有信心,就一定能把山河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摘编自学者荟微信公众号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