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建设新型产业学院 助推应用人才培养

编辑日期:2021-05-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泰山学院秉持“T”型建设理念,深入探索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建立具有教育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属性的“1+N+M”型现代产业学院,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多方主体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体制

    泰山学院产业学院以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为主体,坚持“四个对接”,即: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实施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对接行业岗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产业技术需求提升应用研究水平,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新兴产业联盟,促进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办学设施、共管办学过程、共享办学成果,形成多方主体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体制。

    二、1+N+M型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产业学院需打破学科壁垒,聚集多学科人才,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泰山学院秉持“T”型建设理念,即:“—”代表一家企业牵头对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丨”代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导向的项目驱动创新链、人才链,突出真题真做,用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T”基座代表扎根区域发展的产业链集群,围绕区域产业多元需求,搭建了具有教育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属性的“1+N+M”型产业学院,即:“1”代表一家产业龙头企业或行业,“N”代表产业联盟N家合作企业,“M”代表与产业链深度对接的M个相关专业改造升级的专业集群,打破常规专业组织形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学院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三、三级组织架构下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泰山学院产业学院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和区域发展需求,共建校内多学院协同校外行业、企业及地方资源的新型育人单位,构建了理事会、院长、工作委员会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理事会是决策机构,负责审定产业学院章程、发展规划、管理架构以及引进的重大项目(团队)及相关支持政策,考核产业学院工作情况和运行绩效;院长负责拟定产业学院发展规划、运行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等;各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产业学院通过多主体深度融合,实现了专业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为主要内容的“六共育人”模式。

    四、校内多学院制组织形态下的产业学院建设实践

    学校摒弃单个学院建立产业学院的弊端,通过打破原有二级学院及学科壁垒,发挥专业集群复合型育人优势,进行了校内“多学院制”组织形态下的产业学院建设实践。围绕泰安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将3个二级学院7个专业打造成人工智能专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依托于泰山旅游资源优势,将4个二级学院与文化旅游相关的6个专业打造成智慧文旅专业集群,建设智慧文旅产业学院。目前,校内“多学院制”组织形态下的产业学院建设方兴未艾,已成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