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汉尼拔医学课程模式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汉尼拔医学课程模式是德国重要的医学教育模式,本文对其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供参考。
一、基于德国医学能力框架的培养目标
汉诺威医学院根据德国医学能力框架所设计的汉尼拔医学课程充分体现了两个主要培养目标:一是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学习活动;二是进行以科研为导向的医学实训。医学生们在课程学习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皆是面向患者的症状和健康问题,早临床、多实践的特点较为突出。
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为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目标,汉诺威医学院开发了汉尼拔医学示范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门类多样、内容丰富,除了传授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特别强调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学习各种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具备良好的思辨和科研探索能力。
表1 汉尼拔医学课程结构
学年 |
课程模块 |
第1学年 |
医学预备考试模块、基础医学科学知识模块 |
第2学年 |
诊断方法模块、跨学科的预科课程模块 |
第3学年 |
临床医学模块、内科实习模块 |
第4学年 |
临床医学模块、内科实习模块、手术实习模块、妇科实习模块、儿科实习模块 |
第5学年 |
临床医学模块、全科医学实习模块 |
第6学年 |
临床实训 |
三、以科研为导向的临床教学与跨学科临床实训
作为德国一种特殊的医学教育模式,汉尼拔医学课程模式也将跨学科科研导向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一)入学教育:通过开放的入学周学习奠定跨学科的医学思想
在汉诺威医学院,学生入学便开始新生周的学习,新生周是介绍性质的学习,学生们在跨文化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入门阶段的学习。第一周结束之后,医学生们将开始为期三周的医学疾病主题学习,医学生将初步了解如何对待患者,了解跨学科的医学思想和临床行动。
(二)临床教学:开展以疾病为中心的“三级化”和“学习螺旋”教学
在汉诺威医学院,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已经发展为以疾病研究为导向的课程教学。
一方面,通过实行“三级化”轮换教学,集中教学投入。汉诺威医学院汉尼拔医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是“5+1”学年。汉诺威医学院从第三学年开始每年实行三个为期10周的教学周。从第三学年开始,将一年分成三轮,学生们轮流进行三个教学周的学习。第六年为实习年,其中内科、外科和轮换实习各占三分之一,实施首诊医生负责制的临床全程观察和技能训练。“三级化”教学有利于集中性的教学投入,是开展小班教学和强化课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习螺旋”教学,激发医学生对临床学习和实验研究的热情。“学习螺旋”是以疾病为教学模块,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病情结构化,并随着研究过程的日益复杂,不断加入新知识,以便系统地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通过这种和已学课程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可以多次涉及同一种疾病,有利于将抽象的医学理论与具体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临床实训:开展跨学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其一,开设跨学科内科医学诊断课程。课程模块的第一部分被设计成医疗主题周的形式,每一周以一种疾病或疾病组为主题,内容涵盖患者记录(临床图片和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系统诊断等临床全路径。课程模块的第二部分是临床实践。学生将在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学习,熟悉病历和诊断流程,达到通过诊断临床症状便可正确阐述疾病和医学基础知识相关性的实践要求。
其二,开放跨学科技能实验室。汉诺威医学院有近700平方米的跨学科技能实验室。该实验室开展的实践技能培训是汉尼拔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汉诺威医学院的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小组研讨会、展示演讲等课程相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
其三,在第三学年就开始医学实践模块的实习。为了让学生尽早与患者接触,汉尼拔医学课程模式在第三学年便开展临床实习。使用标准化患者的病房轮训、计算机辅助PBL会议、线上研讨会、EBM(循证医学)课程、临床危机情景演练以及复苏训练和技能训练,这些教学形式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整合。
四、实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课程考核
汉诺威医学院的汉尼拔医学模式实施的是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客观和标准化的方式评估实际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临床实践技能和沟通技巧、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与转化是考核重点。
五、受法律保护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与教学保障
为确保汉尼拔医学课程模式的顺利实施,汉诺威医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成立了医学检查委员会、研究委员会等对涵盖教学质量管理、质量评估、教学辅助服务等三个方面进行监控与质量评估。
总之,汉诺威医学院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临床课程设置丰富、循序渐进的学习螺旋式小组教学、早临床和高度跨学科的临床实践与客观结构化的临床考核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培养德国杰出医学人才的有力保障。
(摘编自《复旦教育论坛》2020年第6期 作者:陈澜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