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金课”建设

编辑日期:2021-08-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2017年,天津科技大学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课程资源是学分制改革的关键,该校建立以“选课制”为核心,导师制、弹性学制、辅修制、学分认定、学分收费制和学分绩点制等为辅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和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搭建起了学分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保证学校“金课”体系的构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政策引领,全面统筹课程体系

    天津科技大学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聚焦专业核心能力,重塑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学生能力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程中的获得感。同时,出台了《天津科技大学课程建设方案》,制定了课程建设指南,所有开设课程必须按照规范建设,多措并举开展“金课”建设。

    此外,结合社会发展对毕业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新设一批个性化培养与创新创业类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导论”“大数据导论”“云计算导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通识课,改革传统“计算机基础”课,开设“计算思维与智能科学导论”,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课。

    二、培训加硬件确保教师能力在线

    为保证教学能力,学校构建了三级培训体系,对不同阶段教师开展了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培训项目。

    在天津科技大学,新教师需经过培训、助课和授课考察后才能独立从事教学。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高水平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借助全国和天津市高校联动共享优质资源,学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与服务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300余门免费网络课程。该系统能记录并分析教师参与在线课程、在线交流以及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等情况,以便有规划地进修提高。

    为顺应线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趋势,学校对线上课程质量从开课要件准备、线上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优化、过程化考核等方面进行要求,强调课程建设要与“课程思政”、新工科、新文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相结合。

    同时,学校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尚学堂”课栈,为校内教师制作课程提供服务。学校通过建设研讨教室、沉浸式互动直播教室,重新设计教学场所等,助力教学模式的深度转变,提高优质课程的覆盖面。

    三闭环监测,准确评价教学成效

    (一)质量监测,常态化是关键

    近年来,学校质评中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构建闭环教学的产出导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评中心通过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全过程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等来评价学习效果,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评价项目和评价结果作为各学院年度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质评中心与机构合作,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从学生学习体验角度设计评价指标。学生可通过手机端或者 PC端进行课程评价,提高评课活动的有效性和便捷性,促进日常质量监控的开展。

    (二)丰富激励机制,促进能力提升

    为激励教师把精力更多投入教学,学校设立“尚德教学奖”,鼓励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教师。同时,学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文件中将教学工作作为基本条件,并以教学工作量和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的基本条件,将承担省部级以上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等作为业绩成果,与科研成果并列,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

(摘编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