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优质本科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编辑日期:2021-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南京大学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改革核心目标,启动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建设具有南大风格的一流本科课程教学体系。

     一、统筹规划,强化课程建设顶层设计

    南京大学把“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十门量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性精品课程、百门量级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精品教改新型课程和精品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千门量级体现南京大学先进教学水平的课程围绕教学师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效果、教学规范七大核心评价要素,建立了“学生欢迎、同行认可、校友满意”三元评价机制。

    同时,南京大学构建了“千层次—百层次—十层次”逐层递进的课程建设路径,既注重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和联动集成,又注重将重心和配套向各个学科专业下沉。“十”层次、“百”层次优质课程需要经过校内外专家组对课程的教学档案、授课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全方位考察,符合建设要求的课程需要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方式、凝练课程文化。“千”层次优质课程以院系为主体推进建设,各院系结合学科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规模、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等情况,主动研究规划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方向与建设重点,推动优秀教师给本科生上课、开展学生指导。

    二、丰富内涵,融通培育特色课程

    (一)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相融通

    南京大学将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领作为课程育人目标,强调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和技术,也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更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着力建设融合创新的育人课程。一方面,注重在通识教育中植根理想信念,建设“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等课程,赋予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融合价值引导与专业素养,围绕人、自然、社会的基本关系,建设“宇宙简史”“地球系统科学”等课程思政融合课程,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

    (二)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融通

    南京大学注重整合优质学科资源服务于课程建设。一方面,深化专业学术课程改革,通过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比较,对比本专业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大学的教学计划,完善各专业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交叉融合,开发化学与生命、新闻与法律、数学与经济等交叉方向全新课程,开设由文理工医不同学科教师联袂对讲“科学与人文对话”系列讲座课程,设置“地球系统科学与环境”“计算机与金融工程”“艺术与文化创意”等交叉专业方向,建设跨学科课程群。

    三、创新形式,注重面向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学校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学术志向和探索新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知识传递、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营造师生深度交互、协作探究的生态。此外,学校还探索实施“学生定制”课程机制,让本科生成为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主体,依托“悦读经典计划”,由学生自发征集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并邀请相关领域的名师围绕经典原著开设小班研讨课,师生共同深入研读经典书目,注重研读方法、学术思维的训练,重构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以课程为载体推动构建开放性、建构性、体悟性、交互性的师生共同体。

(摘编自《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4期  作者:施佳欢 蔡颖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