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

编辑日期:2022-09-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学术本科及其教育要求

    (一)学术本科的发展与概念释义

    学术本科的发展与研究型大学的建立相辅相成。18世纪后期,德国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等引入学术自由理念,兴起科学探究之风。1810年柏林大学创立,科学上升为大学的主要学科门类之一,研究与教学相统一成为大学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从此有了新的内涵,本科教育由此获得了学术性禀赋。

    我国学术本科的发展相对较晚。20世纪初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倡导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尝试建立综合大学,意图将应用性学科剥离出去。新中国建立后,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结构类别趋于多样化。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工程实施后,学术本科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基础越来越牢固。

    总体来说,学术本科是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本科教育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学术本科更重视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探究新问题的兴趣动机和对研究的专注与投入。

    (二)学术本科的特点

    第一,非功用性。学术本科在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讨,以使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为日后在文化科学技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生产工作的从业者,而是为了熟悉实践,验证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以丰富理论学习与研讨的素材和内容。

    第二,跨学科融通性。学术本科从最初的文理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到多学科、跨学科融通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以此丰富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使他们养成跨学科融通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发展可持续性。就教育目的而言,学术本科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追求毕业后的持续发展,又追求他们长远发展的能力,即培养学生不断求新、积极进取、止于至善的品性和能力。

    (三)学术本科的教育要求

    第一,重基本理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是学术本科的立足之本,将基本理论教育置于核心地位,用以塑造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基本品性。这正是学术本科区别于其他类别本科教育最重要的要求。

    第二,重科研方法训练。科研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贯穿于学术本科教育的始终,是学术本科教育要求的重点之一。将科研方法训练与基本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科研方法训练以及学生所形成的科研能力素养融入其深厚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其个人活化的能力秉性。

    第三,重创新意识培养。学术本科在人才培养上“基础性”尤其突出,即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素质,为更高层次的硕博士教育提供具有创新素养的生源。因此,学术本科在重视学生科研方法训练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培养,以使学生养成对理论和技术创新意义的高度认同、对创新的浓厚兴趣爱好、在创新上的专注投入、对创新成果的执着追求等素养。

    二、应用本科及其教育要求

    (一)应用本科的发展与概念释义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赠地学院大量开办,这是首次在一个国家建立大规模开展应用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它不仅使美国高等教育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了应用本科与学术本科几乎同步发展,也为其他国家发展应用本科提供了借鉴。

    我国20世纪初期,工业产业和一些现代行业得到了发展,采矿和西医医院的发展,为几所矿冶学校和医学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统计表明,1949年,全国有高校205所,其中,直接服务工业生产的工科院校有28所,占总数的13.7%,反映我国应用本科得到了初步发展。新中国的建立带来了应用本科发展的高光时刻,1952-1953年的院系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专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几乎使我国本科教育全部转型为应用本科,包括综合大学在内,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使本科教育打上了深深的应用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此同时,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发展起来了,这些高校大多以建设应用型高校为目标,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和强化。

    应用本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背景。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二是现代工业的开拓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突飞猛进。此外,应用本科能够满足大部分社会人群的高等教育需求,培养他们适应社会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专业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所以,应用本科是人、科技和社会行业产业之间的纽带,是使人掌握科技知识,服务社会生产与生活,促进行业产业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

    (二)应用本科的特点

    第一,目的重实用。应用本科更重视实际的应用,即实用,它要给予学生充分而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教育,包括必需的专业实习和实践,使学生毕业之时获得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工作的素质、技术和能力,拥有从事相关行业产业实际工作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二,内容重技术。应用本科在给予学生必要的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教学,包括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所需要的硬技术和各种操作规程、工作要领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等软技术,使他们毕业后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技术从事相关行业产业的专业工作。

    第三,组织重专业。应用本科是一种专业导向或社会导向教育。应用本科是围绕专业组织进行的,特别重视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专业教学、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实训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活动和条件,重视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形成专业教育文化,养成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成为专业人才。

    (三)应用本科的教育要求

    第一,重技术教育训练。重视技术教育训练,并非可以忽视理论教育,而是要将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理论教育的质和量应当有机地融入技术教育训练中去,为学生掌握和运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应用本科更重技术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重工程技术意识与职业伦理养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本科不但要重视技术教育训练,而且还应当重视工程技术意识与职业伦理培育。应用本科应当在技术教育训练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技术意识培养,加强其职业伦理养成,使其树立技术为人服务的理念,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人本价值要求,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指引,有效地处理技术、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三、职业本科及其教育要求

    (一)职业本科的发展与概念释义

    职业本科是一种新兴的本科教育模式。现有文献表明,20世纪中期以前,国际上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职业本科办学的经验和范例,学术本科和应用本科两种主要本科教育模式统摄了各国的本科教育。20世纪后半期以来,职业本科成为很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欧洲大部分国家没有将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转型发展,而是采取了升格发展的方式,赋予一度只能进行证书或职业资格教育,甚至有的还不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范畴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学士学位教育资格,有的还被赋予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资格。这些高校在保留其传统的职业教育属性的同时,开拓发展了职业本科办学之路。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育几乎同步,我国现代教育最早的形式就包含了职业教育,如洋务学堂,尤其是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但直到20世纪后期,我国主要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体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模式。2019年6月,教育部同意15所升格为本科高校的高职院校使用职业技术大学校名,并要求其开办职业技术性本科教育,开启了我国职业本科的办学实践。据统计,全国已有30多所职业技术大学,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获得了开办本科教育的权限。

    从国内外的办学实践看,职业本科是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需求,对学生开展的以专门技术和技能培养训练为核心的本科教育。其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从社会面看,其培养的高级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对社会各行各业劳动力队伍职业素养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不仅如此,对于提高社会人口受教育水平,巩固社会文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从生产面看,大批接受了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对于提高生产和服务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教育面看,有助于丰富教育体系和结构,完善高等教育功能,增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有些国家,职业本科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属性,扭转社会偏见,为高等职业教育归入国民教育体系创造条件。

    (二)职业本科的特点

    第一,职业导向。职业本科立足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将学生的人生发展与职业发展融为一体,职业导向是职业本科的一种特性,它深嵌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各要素之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第二,技术技能训练的复合性。重视技术和能力培养训练是应用本科共同的特点,职业本科则更进一步,将技术技能训练作为培养高质量的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在技术技能训练中,一方面,将职业所要求的多种专业技术和能力贯通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将相关的学科专业理论教育、通识教育等与技术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教学与生产贯通。职业本科要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职业需求,成为企业和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生力军。因此,必须跨越教学与生产之间的鸿沟,使教学与生产实现对接。“双元制”“三明治”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等是在教学与生产之间铺设的直通车,他们有利于发挥高校和生产单位双方的优势条件,调动生产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现场生产体验和经验,掌握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必备的技术和实际能力。

    (三)职业本科的教育要求

    第一,重职业高级能力培养。职业高级能力是一种职业或职业群所包含能力的集合,是一种能解决职业群中各种相互关联问题的能力。这是职业本科区别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职业高级能力,职业本科办学应当做好职业和职业高级能力研究,以复合性的技术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工作的素质和技能。

    第二,重现场实践教学。职业本科应当打通教学与生产之间的壁垒,与相关生产单位建立无缝对接的合作办学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现场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环节,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强与生产单位的合作办学,建立与办学规模和现场实践教学要求相匹配的产学合作协同教育教学体系,确保各项现场实践教学任务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三,重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素质与技术技能的统一是职业人培养的基本要求。职业本科面向职业办学,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不能只重技术技能培养,还应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且应当将职业素质养成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职业素养成为学生的人格修养,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

    综上,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都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的结果。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中级阶段快速推进。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跨过了普及化规模的门槛;2020年增长为54.4%;2021年跃升到57.8%,三年增长6.2个百分点,这在国际上也属于快速增长模式。不可否认,我国本科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如学术本科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应用本科在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有机结合上还缺少稳定而持久的机制;职业本科发展还处于初创阶段,成熟的经验和典型的模式还有待探索建立。但在普及化的深度发展中,本科教育类别和模式将不断完善,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将发展成为特点更鲜明、功能更强大的高等教育基本模式,更有力地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别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