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高校学科建设

编辑日期:2022-10-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一、把握学科建设的基本点

    (一)学科、专业、课程及其相互关系

    学科、专业、课程是高校建设发展、人才培养中三个最核心的概念。面向未来,加强学科建设,要把握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学科?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是一种连接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形式。学科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什么是专业?我国《教育大辞典》称专业为“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国际教育标准》称之为课程计划(Program),通常学者们将专业解释为“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什么是课程?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专业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具有人才培养功能,都与一定的知识相联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应用。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从结构上看,专业的构成要素是课程,学科的构成要素是知识单元。②从发展过程来看,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科研。③从发展动力来看,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一元的,即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动力是多元的,如社会需要、学者好奇心等。④从形成过程来看,新学科形成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而新专业设置主要取决于学者对该专业社会需要的价值判断。

    课程与学科、专业的关系。学科是课程的构成内容,课程是专业的构成要素。放在更大范围来看,课程体现了三个“结合点”:课程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反映到学校,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是学生和学校的结合点,学生主要是学习课程,课程达到要求,学校则发给其毕业证书;课程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教师在科研中取得的成就,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二)学科建设的主体

    学科建设的主体指对学科、学科建设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机构和个体,主要有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本文仅探讨以高校为主体的学科建设。高校内部有不同的学科建设主体,但主要是学校和基层学科组织。

    首先,学校层面的学科建设。这依靠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体现在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等方面。①目标。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就是对本校学科建设预期结果的设想。②结构。首先要确定本校追求的学科结构是单科、多科还是综合,同时还要细化学科结构,如同济大学的建筑、汽车、生物学科三足鼎立。③重点。重点指某一类事物中核心的或重要的部分。④资源。高校学科建设中重视资源,包括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三个方面。资源获取即争取和创建学科建设所需经费、项目、实验基地以及人才等,资源配置即学校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配置资源,特别是如何保证重点。资源转化是资源在个体发展、组织发展、社会发展中的创造。⑤评估。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建设过程和成果的评估。学科评估的类型包括:鉴定评估(对政府、学校立项的学科建设项目以及对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考查)、水平评估(对学科发展水平的评价)、选优评估(评选国家、省级重点学科等)、绩效评估(以学科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比来衡量学科建设的成效)。

    其次,基层组织层面的学科建设。主要指学科点建设,即某一个学科的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

    (三)重点、特色学科建设

    高校学科建设要加强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学科建设如何实现重点突破?①重点突破要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识,制定和支持重点、特色学科建设的机制和制度。②重点突破要善于选择重点。学校层面,应对全校的学科进行分析,在竞争中选择一两个学科作为重点加强建设;学科点层面,则应在相关学科方向中,选择一两个方向,重点突破。③重点突破要突出重点。重点一旦确定,就要打破常规,摒弃平均主义的陈旧观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加以建设。

    二、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

    面向未来的学科建设,要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形成的复杂局面,倒逼人类各个领域创新,客观上加速了新的工业革命。二是数字经济重塑了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将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三是科学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科学发展越来越精细,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同时,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面向未来的学科建设,要在“社会→科学”“科学→社会”的交互过程中把握学科建设。

    三、面向未来,如何加强高校学科建设

    (一)目标提升

    首先,学科及学科方向选择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现在,高校学科建设的目标选择中,要关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强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其次,发挥学科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的学科建设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专业建设的重点是教学、科研,现在强调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要主动发挥学科在育人中的作用,探寻其内在规律。

    (二)要素优化

    首先,学科带头人要成为战略科学家。学科梯队主要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带头人。学科水平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水平。面对百年变局、新科学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学科交叉的大趋势,学科带头人要成为战略科学家,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对科学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力。

    其次,建设高水平学科平台。学科平台是科研、教学、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的综合体,实验室是学科平台最重要的一种存在形式。高水平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一流实验室是高水平人才、先进仪器设备、优质科技成果和项目的结合体。

    (三)过程融合

    首先,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其一,尽量以本校主体学科和优势、特色为基础,选择处于前沿的学科和学科方向,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学科。其二,创新学术建制,建立矩阵式的学术组织制度。创新学术制度,要构建矩阵式学术组织构架,增强综合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改革评价制度,强化学科建设的贡献导向,创新导向;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综合交叉研究机构增强吸取和应变能力。其三,建设开放、多元的学科文化。在学科文化建设中,要开放学科知识的边界,促进学科文化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包容。

    其次,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中加强学科建设有多种路径,代表性的有:①在产教融合中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和新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术性学科在高校就可以发展,计算机、环境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应用性学科只有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才能发展。②在产教融合中提升学科水平。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平台,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产生重大成果,从而提升学科水平。③在产教融合中提升教学水平。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融合有多种方式,主要有走出去,请进来。

    再次,城校融合。就学科建设而言,城校融合突出表现在:①高校学科专业与城市发展全面对接。如近几年来,临沂大学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精准对接。在对山东省、临沂市深入调研之后,停办了13个专业,强化建设化学化工、物流工程等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增设应用专业,积极培养新工科专业,实现传统型专业结构向新动能专业结构转型。②高校的重点优势学科和城市的优势产业相互推进。如华中科技大学瞄准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在国内率先开展激光研究,创办激光专业、学科,后建成激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校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集中发展光电子产业。在相互作用中,中国光谷的光电子产业和学校的光电子学科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面向未来,高校学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把握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紧密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新路。

(摘编自《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10期  作者:刘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