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5.0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编辑日期:2025-10-17 作者: 阅读:1
【字体:

    三是将编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开启了教育5.0时代,为教育带来新格局、多模态学习新体验、人机协同新范式。高等教育面对5.0转型浪潮的改革,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5.0的核心内涵

   高等教育5.0是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融合前沿科技与创新教育理念所形成的新型高等教育范式。其本质是以技术赋能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人才需求。因此,高等教育5.0的内涵可以从三大支柱和五大特征层面深入理解(见图1)。

 

 
 

图1:高等教育5.0框架

 

    二、高等教育5.0的全球变革与启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动能与战略路径

    (一)高等教育范式演进: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跃迁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深刻转型,其范式演进并非线性叠加,而是基于技术进步、社会需求与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所驱动的阶段性跃迁。当前,高等教育5.0标志着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的新范式确立。在这个阶段,前沿数字技术与创新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系统性、综合性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图2)。

 

 
 

图2:从教育1.0迈向教育5.0

 

    (二)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5.0:国际典型案例与未来发展启示

    在高等教育5.0阶段,个性化学习、技术整合、技能发展、终身学习、数据驱动决策以及创新模式的实施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各国典型案例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1.新加坡的个性化学习实践

    个性化学习是高等教育5.0的核心特征,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正在采用各种策略来实现个性化学习。新加坡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根据学生的独特需求、兴趣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学习体验,实行“少教多学”计划:一是压缩传统讲授时长,以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学生预留时间参与跨项目学习和兴趣拓展。二是优化教师支持体系,实施“研究型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三是推进课程多样化,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少教多学”计划以“减法思维”撬动教育质量增值,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活力,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式和探究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数据驱动决策和自适应学习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进行实时反馈。我国可立足本土实践,将新加坡“弹性课程设计”“教师研究能力培养”“技术深度融合”等经验与新高考改革、“双减”政策有机结合,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芬兰的技术整合策略

    技术整合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核心要素。芬兰在技术整合方面表现卓越,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以提升教学效果,积累学习体验。一是通过《芬兰的人工智能时代:将芬兰打造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先国家》《2027年教育与培训数字化规划》等顶层设计,构建全周期技术整合框架。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材料与反馈,利用虚拟现实设备和在线平台实现混合式学习。三是通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帮助其聚焦创新教学,优化教学策略。四是强化低年级基础课程学习,通过跨学科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芬兰的教育系统通过有效整合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平台及协作工具,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这一实践启示我们,构建统筹协同的顶层设计体系、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系统性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及跨学科协同育人效能,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5.0阶段的核心路径。

    3.韩国的技能发展模式

    技能发展同样是高等教育向5.0转型的关键环节,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环境所需的多元化技能。韩国的“智慧教育”计划专注于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通过建设数字学习环境、实施项目式学习和编程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一是创造数字学习环境,为学校配备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开发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互动式数字教材。二是在科学课程中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掌握跨学科知程纳入必修课,通过游戏化编程工具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四是开设在线选修课和远程课程,实现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通过跨学科项目整合知识,以虚拟现实、编程等技术赋能实践,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参与实践,增强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韩国“智慧教育”计划的经验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向5.0转型过程中应持续深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积极推广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强化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与个性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4.新西兰的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且主动的学习理念,对于个体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与职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西兰的“教育未来”战略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和机会来鼓励终身学习,旨在帮助个体顺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在技能提升和再培训方面:一是开展成人教育项目,为成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以适应不同的生活阶段和职业目标。二是建设终身学习在线学习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从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学习。三是优先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提供专门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学习者获得就业市场所需的技能和资格,并建立监测框架评估教育服务,动态调整供给。新西兰的“教育未来”战略启示我们,应构建弹性学习路径,如允许在职学习者灵活安排学习与工作,结合需求驱动与资源整合理论,利用数字平台优化课程供给;加强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协同,通过财政补贴和企业合作开发定制化内容;强化政策监测与技术赋能,提升终身学习体系的韧性与包容性。

    5.美国的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指导决策过程,数据驱动决策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5.0转型。美国通过“数据质量运动”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系统的改革。一是构建覆盖全州的纵向数据系统,要求系统涵盖学生唯一标识符、全周期表现数据等十项核心要素,并配套实施严密的审计与监管机制。二是提出“十项州行动”,推进数据跨部门治理与动态共享,通过数据仪表盘等工具支持教学决策。三是开发定制化分析工具,预测学生辍学风险,强化教师数据素养培训。四是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严守《家庭教育权与隐私权法案》等相关法律,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确保学生数据安全性。五是建立研究与实践深度合作机制,定期发布《数据展示:美国数据质量行动年度分析报告》等系列报告,对各州教育数据系统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促进各地经验的交流共享与持续优化。该项目鼓励学校和学区收集与分析有关学生表现、出勤率及行为的数据,以识别教育趋势、设定目标并改善教育效果。“数据质量运动”对我国教育数据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可结合实际,将“数据质量运动”项目中“全国性数据系统建设”“智能数据分析应用”“隐私保护与协同创新机制”等成功经验与本土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育人式创新教育公平推进等重点任务相融合,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6.印度的跨学科项目与灵活学分制

    印度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融合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其核心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优化教学和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学习并提高运行效率。二是强化跨学科合作机制,通过跨学科和综合学习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实施教育创新和包容性发展策略。例如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着重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学术与研究合作促进计划致力于改善研究生态系统,促进国际合作。在印度推进高等教育5.0转型过程中,德里理工学院、韦洛尔科技大学和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等高校的创新实践展示了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德里理工学院通过跨学科方法,促进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领域的协作创新,同时通过STEM指导项目推动性别多样性和技能培养,为女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韦洛尔科技大学的全面灵活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学术旅程,支持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持续学习。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则通过基于模拟的学习,利用高仿真医疗模拟器,使学生在无伦理风险的环境中实践,提升他们在真实情境下的应对能力。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学术灵活性,还为未来各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提升技术教育投入的比重,推动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借鉴印度在跨学科融合、灵活学分制及技术赋能等方面的经验,推动我国高校建立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与多元学习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教育5.0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可从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深化产学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教育数字生态建设、加快教育数字生态建设、优化三大支柱协同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摘编自《高校教育管理》2025年第5期  作者:兰国帅 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