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数智化升级与教学方法创新

编辑日期:2022-04-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培养一批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端经管人才,已成为财经教育的重要使命。对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财经教育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关键。

    一、三层递进式数智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一)通识模块课层面

    通识模块课包含主要涉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知识的课程。该层面侧重于扩展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的广度,重点是培养经管类人才应必备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此,将该层面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技术模块、大数据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针对通识模块课选课学生的专业方向,设计“一课多纲、一纲多本”的差异化教学内容,以增强通识模块课的吸引力,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方向之间的连接。

    (二)共建模块课层面

    共建模块课侧重于深化数智技术与经管类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重点培养经管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具备的结构性和程序性知识。其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在于覆盖概念性或陈述性专业知识的同时,构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程序性或结构性知识,实现特定专业或子领域与数智技术知识之间强大的整合和互补。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遴选核心知识点和关键能力点,以经管实务问题为导向,基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经管类实务问题解决过程,构建结构性或程序性知识模块,通过设计涵盖这些结构性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大数据与组织行为”课程案例教学环节,设计以组织绩效管理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例,讲解数据驱动和管理制度相结合的组织绩效改进方法与流程。

    (三)项目模块课层面

    项目模块课所包含的课程均依托于企业实际项目设计而成。该层面侧重于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不断变化的复杂经济管理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和具体项目,面向零售业、工业、金融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由跨专业资深教师与业内人员合作共同设计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涉及某领域或行业相关的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可创新性的,能够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实训项目课。首先,为每个项目模块制定项目基本要求、实施过程及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包括:项目概况、基本要求、知识点—能力—实践—创新的要求、实训环节、分组要求、成果形式、过程考核与验收标准、硬件软件条件、指导教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等;其次,对涉及大量的差异化创新、本身具有竞赛属性的项目,在项目课程结束后举行校内竞赛,评选优胜者。成绩优秀者(或自愿报名者)可以参加更高水平、更大难度项目的训练与比赛,真正将课程与比赛有机融合为一体。

    二、三元协同式教学方法创新

    为实现各模块课层的教学目标,采用三元协同式教学方法,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构成了教学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优质师资

    从教师所属专业或领域看,分为专业教师、技术教师和业内讲师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分别在经管专业知识、数智技术和业务经验三个方面各有所长、各具优势。就已有师资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知识与数智技术交叉融合的复合知识架构,兼具扎实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则更加稀缺。因此,为每门课程组建“1+1+1优质师资”模式的教学团队,一位专业教师、一位数智技术教师和一位业内讲师协同,弥补知识结构和业务经验方面的不足。

    (二)教学资源

    课程体系中的数智技术并不仅仅作为技术本身,而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单一形态或形式的教学资源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各模块课教学目标的牵引下,建设实例集、问题集和项目集三种课程资源库,即“1+1+1教学资源”,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具体而言,实例集是通识模块课的主要教学资源,为学生熟练掌握数智技术知识而设计的例题,具有一定的专业导向性,以建立数智技术与经管专业的关联关系。问题集主要用于共建模块课的教学实训环节,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结构性或程序性知识而设计,重点在于采用循序渐进和系统性的思路,教学生将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项目集主要是为项目模块而设计,关键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开发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项目管理能力和领导力。这三种教学资源也不是专门为特定课程模块层服务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互为补充。

    (三)教学方式

    由于传授知识的类型不同,教与学并不是完全并行一致的,为协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教学方式可以选择:讲座式、主动式和协作式,即“1+1+1教学方式”。在某门课程、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类型。概念性或陈述性知识在通识和共建模块课的教学内容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讲座式是这两个层面的重要教学方式;同时,结构性或程序性知识也是通识和共建模块课实践实训环节的关键内容,主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在项目模块课中,协作式则成为教学方式的不二选择。

    课程体系是结构化的、系统化的,而非流水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变化的、自适应的,而非刻板的。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创新是一个持续改进、迭代创新的过程,在扩展经管专业人才知识架构的同时,适应新兴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实现数智技术向专业知识的渗透,并进一步加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不断变化的复杂综合性社会经济管理问题。

(摘编自《中国大学教学》2022年第3期  作者:王维国 徐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