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大班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改革

编辑日期:2022-06-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近些年,主动学习成为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深入挖掘美国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在大班教学中实施主动学习的策略及保障机制,能够为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一、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逆向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和评价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的课程设计将重点放在教师决定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实现上,充分体现课程的逆向设计范式。与传统正向课程设计不同的是,该校在课程设计初期,通过确定学习结果的形式将评价标准具体化,而不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才构建评价指标。清晰的学习目标将指导整个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内容的选取等,其次才是具体的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鉴于学习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学习目标设定之前,教师不仅要考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还要评估先前课程和下一门课程,以及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实现学习目标上的承接提供依据。

    (二)基于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选择教学模式

    在主动学习型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要将课堂内的学习和课堂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考量。课外学习在主动学习课堂上扮演重要角色。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的预习、复习、作业练习等方式,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体察学生课外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普渡大学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在线、替代、补充等三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在线模式取消所有的面对面授课机会,将大部分的教学活动转移到在线环境中。替代模式减少课堂面授的时间,教师用课外、在线、互动的学习活动取代一定的课堂时间(如制作讲座视频等),或者在剩余的课上时间采取主动学习活动(如问题教学、合作学习等)。补充模式基本保留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时间,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课外活动补充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课本阅读,其他的主动学习策略也可以整合进面对面的讲授环节。

    (三)基于内在动机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

    课堂参与不足一直是影响大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普渡大学将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之一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自我学习动机的生成有赖于三种心理诉求的满足,分别是自主需求(autonomy)、胜任需求(competence)和关联需求(relatedness)。教师作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主体,让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在学习情境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自主需求),感受与同辈学生群体、教师以及课程内容的关联(关联需求),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被要求的任务(胜任需求)。

    (四)基于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化的学习空间

    主动学习的实施需要支持小组合作、同辈学习以及使用科技设备的教室空间。普渡大学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实践,创建了先进的主动学习教室——威尔梅斯主动学习中心(Wilmeth Active Learning Center)。中心配有27间教室,共有7种不同的教室空间配置方式。每个教室都配备标准的科技设备,比如投影、高度调节的讲台、音频、先进的教室灯光控制、电子窗帘;个别教室配备用于捕捉讲座和网络会议的视频摄像机、附带屏幕的信息监控器、交互式平板等。不同的空间配置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主动学习的保障机制

    (一)开展系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环境创造能力

    普渡大学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教师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能力。为了帮助教师创造参与性和自主支持的学习环境,普渡大学专门设置教师学习共同体(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将教师和教学专家置于一个支持性学习社区的专业发展项目。教师一旦成功申请加入这个共同体,就需要在第一学期坚持每周参加工作坊研讨会。这些研讨会都是专题性的,内容包括主动学习、动机和学习理论、教学技术资源、教学学术,以及如何制定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来进行课程设计和评价等。

    (二)建设全校关键部门的跨组织协作团队

    普渡大学建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协作团队,多个部门分工协作为课程改革项目的有效运作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例如,支持教师培训的支持小组由来自教学卓越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图书馆的人员组成,主要聚焦于教学设计服务、专业发展服务、内容开发援助以及评价服务等方面。教学设计服务要求教学团队与设计团队进行合作,协助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需求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开发等。

    (三)塑造重视教学的校园文化

    注重教学的校园文化是影响主动学习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文化有助于形成一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校园氛围。美国国家学习成果评价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了外部评估,充分肯定普渡课程改革项目的实施效果,并指出该项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普渡大学教学文化的改变。

    (四)实现图书馆功能及身份的转变

    为了满足21世纪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很多大学的图书馆正在转换它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将图书馆空间重新界定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场所,从以收集为中心转向以参与为中心,从以藏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普渡大学图书馆是普渡课程改革项目积极的合作者。作为教师支持小组的重要成员,图书馆馆员不仅帮助教师在课程中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要与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在课程中使用信息进行学习。

    三、启示

    (一)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内在动机

    普渡大学不同于其他大学主动学习实践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引入动机理论,将关注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上。对新型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工具的关注,往往容易掩盖课堂教学最核心的要素——上课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将改革的关注点转向关注教与学的主体,即将教学改革的主动权让给教师,将学习的积极性还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主动学习的实施效果。

    (二)开展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与培训

    教师质量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素养。因此,教师培训不仅需要对大学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念的灌输,更要培养教师相应的教学素养,尤其是培养其教学创造能力。

    (三)加强学校层面的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层面的资源统筹和支持。因此,学校层面需要加强统筹机制建设,建立服务教学的部门协同机制。此外,借鉴普渡大学课程改革项目中对图书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功能设计,我国高校可以通过推动学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在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上的作用。

    (四)建立适应教学新需求的教室空间格局

课堂是一个由课堂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开始向建构全新的教学环境转变,智慧教室成为一个重要的改革趋势。如何更大程度地实现智慧教室与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型教学的完美结合,将是智慧教室建设下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摘编自《现代大学教育》2022年第1期  作者:莫玉婉 刘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