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举措与特点
为加强与毕业生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更稳定的经济性及非经济性资源,不少高校纷纷突破与毕业生之间“劝募—捐款”这一单向索取关系,重视和发展毕业生服务。目前,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水平已达较高阈值。
一、历史梳理: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历程摭拾
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历史已逾百年,经历了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发展、有计划发展再到组织化发展的过程。从发展服务的主体来看,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可以划分为私立高校一枝独秀、国公立大学渐次跟进两个阶段。
(一)萌芽期、生长期(明治时期至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前):私立高校一枝独秀
为保障自身存续和发展,日本私立高校最早重视起与毕业生的关系构建。以庆应义塾大学为例,西南战争后,创立者福泽谕吉将毕业生视为支持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于1880年举行第一届同窗会。由于办学历史悠久(完全同步于日本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庆应义塾大学完整经历了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发展、有计划发展再到组织化发展的全过程。19世纪末之后建立的私立高校则大多数直接进入组织化发展阶段,依靠校友会等类似组织开展毕业生工作及服务。这一时期的服务形式主要是开展聚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情感交流和人脉构建机会。
(二)深化发展期(国立大学法人化以来):各类高校渐次推行
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之后,国立大学进入“市场和竞争”秩序,经费筹措方式走向多元化,部分国立大学陆续加入到发展毕业生服务的行列当中。由于国立大学毕业生工作启动较晚,已有较多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国立大学在毕业生服务发展上起点较高,在形式上快速实现多样化。
二、现实考察:当前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主要行动及特点
通过对日本数十所高校官网中毕业生模块信息的梳理,归纳得出当前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一)为毕业生创造情感联络机会,帮助打造优质社交网络
情感联络是最早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毕业生服务工作之一,旨在建构以“校友情结”为内核的社交网络。相比于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当前的情感联络服务更显多元,常见形式主要有:一是用心打造返校日活动,如早稻田大学每年举办的稻门祭活动,使毕业生重温旧谊,结交新友,并切身感受母校的发展现状;二是精心设计毕业周年庆典,如上智大学为毕业50年、40年、25年、15年的毕业生分别举办金、宝石、银、铜庆祝会;三是支持校友会建设及活动开展,并通过校友会网站建设、校友会杂志创办,拓展更多交流平台。
(二)向毕业生开放部分校内基础设施
开放校园基础设施也是常见的毕业生服务内容之一。这些基础设施大多是高校现有资源。当前最普遍的是向毕业生开放图书馆服务,此外不少高校还向毕业生提供食堂、研讨室、健身房、咖啡厅等场地及设备的使用。毕业生或享受在校生同等使用待遇,或需遵循专门规定获得权限及优惠。
(三)为毕业生生涯规划提供专业支持
高校拥有的优质知识、人力、信息等资源使之具有教育及专业指导方面的优势。针对毕业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日本高校的开放学院纷纷面向毕业生提供讲座和课程学习的优惠。针对毕业生求职需要,除了提供就业信息外,一些高校还借助学校职业支持中心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指导、面试模拟、简历修改等帮助。针对毕业生职业选择或变更难题,东京大学等高校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的知识优势,通过提供专业分析,帮助毕业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长崎大学为毕业生变更工作提供个人咨询、简历指导、面试练习。
(四)助力毕业生生活质量的提高
将毕业生的生活需要纳入服务范畴,彰显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当前重点关注的是毕业生的健康问题和婚姻问题,如早稻田大学以校友为对象开展健康研究企划,并为校友提供健康检查、体能测量等服务;上智大学作为天主教会大学,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举办结婚仪式;中央大学校友会以会长的名义为毕业生送去结婚贺电;东京大学为毕业生开设瑜伽课程以及宠物知识讲座,为未婚毕业生开设婚姻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
(五)与毕业生分享高校的合作优惠、声誉资源
一些实力强劲的日本高校与信用卡公司合作发行专门信用卡,为本校毕业生提供经济性优惠,如庆应卡除了开卡公司提供的优惠外,毕业生还可以在酒店、餐厅等合作店享受庆应卡独有的优惠折扣。大部分日本高校都为毕业生提供终身电子邮箱,以便向毕业生推送信息。对于毕业生而言,这些带有母校标识的信用卡、电子邮箱、壁纸等是身份信号发送器,帮助校友间相互识别,构建人脉网络。
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主体主辅配合有度,既有校友会这一专门组织的努力,还有来自校内其他部门的助力,以及学校连同校外组织机构形成的合力。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对象呈现出全体性与专门性的统一。日本高校毕业生服务面向全体毕业生,而不是仅关注少数“精英”,体现出平等的校友文化。当然,精英校友的支持力不容小觑,早稻田大学等校在少数基础服务之上又添加了等级服务,校友投入的越多,享受的服务及权限就越多,以此激励精英校友为母校做出更多贡献。
三、经验总结:日本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参照日本先行经验,未来,我国高校应在认知、理念、行动三个维度上进一步发展毕业生服务。
(一)认知之径:重视毕业生服务,争取更多资源助力高校办学
虽然目前我国毕业生捐赠数额在高校总经费中占比不高,但依旧在高校经费筹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我国高校应将毕业生纳入到学校战略规划的考虑当中,通过开展更人性化的毕业生服务,构建与毕业生之间的互惠共赢关系,来激发毕业生更多的资源回馈,而非采取“大学劝募—毕业生捐款”的单向索取方式。另外,针对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民办高校自身服务条件薄弱的问题,可以借鉴日本一般私立大学借助地方政府或企业等外力的做法,如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正式上线的终身教育平台,民办高校可以对这些课程加以分类和整合,提供给需要的毕业生群体。
(二)理念之径:强调以毕业生为中心,构建互惠共赢关系
以毕业生为中心应当成为高校发展毕业生服务的应有之义。高校可以通过与毕业生定期沟通,如利用基于效率的问卷、基于人文关怀的问候了解毕业生的真实需求。此外,日本高校的经验还启发我们,以毕业生为中心,不仅是要关注其中的精英群体,也要关注普通毕业生的价值。日本高校除了重视捐款总额外,还重视捐赠件数,有多少毕业生参与捐赠成为重点关注的指标。小额捐款对于毕业生来说负担较小,毕业生有能力参与,小额捐款积少成多,其力量不可小觑。重视全体校友可以构建平等的校友文化,更加凸显人文情怀,发挥更大的辐射效应和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三)行动之径:继续深耕细作,在提升毕业生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提供的毕业生服务质量越高,为毕业生带来的支持效益越大,吸引毕业生参与合作、深化关系、回馈母校的可能性就越大。未来,我国高校应积极汲取已有成熟经验,快速提升毕业生服务水平,如不断丰富毕业生服务内容及层次;进一步发挥线上功能,如开发毕业生信息管理数据库、打造线上交流平台等,不断优化体验、提高效益;以校友会为主体,全校协力助推毕业生服务,并且灵活运用校外支持力;除了全校校友会、区域校友会以外,鼓励按照职业、兴趣等组建校友组织,进一步促进校友间交流互动,强化校友身份认同与母校情结等。
精细化、个性化是衡量毕业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未来深化毕业生服务的重要路径与努力方向。高校应充分考虑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段的毕业生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好的毕业生资源开发不仅在于获取,更在于优化和发展,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既提高了自身的附加值,反过来进而提高了对母校的认可度及贡献力。
(摘编自《江苏高教》2022年第9期 作者:阮慷 陈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