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实践:重庆大学Co-op教育模式创新

编辑日期:2023-03-03 作者: 阅读:1
【字体: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于1906年提出带薪实习项目为基础的Co-op(Co-operation)模式,旨在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人才素养与社会需求的协同。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于2013年成立联合学院(以下简称“联合学院”),创新开展Co-op教育模式,探索开放情境下我国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实践。

    一、重庆大学Co-op教育模式实施过程

    联合学院开设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2个本科教育项目(均为中外合作项目),均为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的重点优势专业。其是国内首个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Co-op模式)的学院,采用全英文授课,旨在培养“具有浓郁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深厚专业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工程人才”。经过6年探索实践,联合学院于2017年9月以“零瑕疵”通过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审核评估,实现教学培养质量的国际标准同步。2018届62名毕业生中,53名毕业生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总体深造率达85.5%,海外升学率达51.6%,处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深造率领先水平。

    (一)联合学院Co-op模式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成效

    在联合学院的运行机制上,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各提供50%的师资参与联合学院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联合学院Co-op模式采用5年制(1+3+1)本科培养模式,第1学年安排同其他学院一样;第2至第4学年为校企联合培养(Co-op)阶段,每年3个学期,每学期4个月,课堂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第5年学生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经过6年的探索实践,联合学院Co-op模式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总结如表1所示。

表1联合学院Co-op模式人才培养成效

心维度

具体成效表现

学科专业

创新能力

截止2018年9月,学生共申请/授权20项专利,发表15篇学术论文。

工程实践能力

截止2019年,共约1400人次在企业实习,实习面试合格率100%,高评价率90%,实习薪酬部分达4000元/月,得到企业充分肯定。

国际视野

截止2018年9月6人次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机构交换学习、8人次赴辛辛那提大学等海外机构进行实习。

学生成长性

明确专业兴趣、发展目标,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毕业生客观

绩效

毕业生再深造率2018届达到86%,海外深造率52%毕业生薪资水平超过行业水平10%~15%。

 

    (二)共生实践:管理者视角

    办学使命与资源布局。联合学院聚焦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工程素养较差、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际掌握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国家与社会急需的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基本目标,实现“培养具有浓郁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深厚专业基础和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工程人才”的使命。作为对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底,学院共建58家合作企业资源,包含西门子、大众奔驰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涉及机械制造业、汽车业等传统制造业,以及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地域覆盖15个国内外区域,共计开发114个企业实习岗位与65个其他实践岗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岗位选择(实践岗位数与学生人数比(1.3/1),践行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多视角解决工程问题,探索新工科培养理念的实践。

    培养框架顶层设计与优化。联合学院管理者对Co-op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持续优化,具体为:①精选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家国意识,以区别单纯的海外课程引进;②引进辛辛那提大学教学方案与课程体系,持续拓展海外学习与实习资源;③健全教师遴选培育机制,匹配国际化专业师资人才;④实施美式教育,开展全英文课程建设;⑤建立国际化办学团队,在全面采纳美方课程评价基础上增补相关课程,实现全面的国际化协同管理。同时,联合学院更加强调学生教学的过程产出,每个阶段都要针对学生学习和实习进行答辩,要做综合报告,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强;从专业能力上讲,联合学院的学生学习的更宽一些;从综合素养上看,联合学院的学生适应能力更强,对未来参与社会、学习再深造、抑或解决企业问题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调节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联合学院明确展开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定位Co-op模式中企业参与学科融合。Co-op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通过教学过程中企业提供真实工程场景,以确定具体工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从而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融合多学科支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Co-op模式下学生实习过程面临的皆为新问题,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新,培养学生分工协作意识,强调能力、素质与工作场景和行业需求的匹配;第三,提供人才创新的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三)共生实践:教师视角

    课程体系优化。重庆大学与辛辛那提大学签订联合协议之初,美方要求引进其126个学分的整个课程体系(不包括实习)。然而,美方课程体系在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存在不完善。所以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学院教师在126个学分的课程基础之上,额外增加了40多个学分的课程,其中也包括思政课程、军体课程等。

    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从教学培养来看,在Co-op这种学习和实习交替的模式下,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有一种紧迫感。因为学生需要去企业,往往会带着需求来上课;另一方面中方上课的教师大部分比较年轻,对新的教学方法比较推崇,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来组织教学,课程讨论较多,课堂互动非常好,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Co-op的实践深度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申请校内外荣誉等。

    二、结论与启示

    首先,Co-op教育模式为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塑造与行动框架探索提供借鉴,揭示共生实践背后的教育本质与人才成长的核心意义。Co-op教育模式创新所触及的教育与人才成长的本质在于:启迪智慧、释放人的内在潜力,而以大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为核心主体的共生实践是通向这一教育本质的重要机制选择。

    其次,Co-op教育模式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传统工程教育模式的方式,并为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价值关联主体提供行动参考。Co-op教育模式协同了大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三大行动主体,并基于大学课堂学习与产业工作实习的交互,实现共生实践对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培养与心智成长的驱动。

(摘编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作者:林建华 梅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