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

编辑日期:2023-12-31 作者: 阅读:1
【字体:

    2019年10月,教育部面向全国选取首批10所高校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依托广州国际校区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以峻德书院和铭诚书院为载体,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与持续深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

    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实现全员育人一站式协同

    第一,全员协同促全资源成长护航。形成“学业导师学习指导、成长导师社区互动、科创导师引领创新、家校导师协同培养、朋辈导生互助帮扶”的相伴成长新合力。实施24小时三级值班制度,“5+2”“白+黑”,全天候与学生键对键、面对面、心连心。邀请家长参加校园体验周活动、“新工科”成果展等,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稳健桥梁。聘任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担任成长导师,为学生匹配360度全方位的成长资源。

    第二,院士领衔促全周期学业领航。院士领衔,9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学业导师不定期与学生面对面餐叙,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节奏,解决学业发展问题,校正学习方法,导师工作纳入任务书,《导师制管理办法》明晰导师选聘、成长、考核全环节。师生共创的导学关系从本科一年级一直延续并过渡至研究生生涯。

    第三,智慧聚集促全视域未来远航。着力培养人格健全、能力全面的未来创新人才,成长导师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为学生讲思政、话创新、品人文。丰富讲座、竞赛等教育形式,开设国际视野拓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等知行课堂,带领学生行走中国、学思践悟。打造“通识教育金课”,近十位院士组成的学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共同授课。学业导师、朋辈导生带领学生进科研团队、进实验室,定期开展项目组研讨会、实验实践训练。

    二、以师生共处为导向,实现成长空间一站式布局

    学校超前布局,将学生社区物理空间布局和校区建筑规划设计深度融合,以高标准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实现成长环境上的“一站式”布局,实现360度全方位育人目标。

    第一,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建设党建工作室,配置研习活动区、人文艺术区、体育运动区、生活配套区、商业服务区等多功能区,师生人均使用面积超4平方米;依托创新工场、果壳工坊、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等,打造“一工坊、一工厂、三平台”,学生可拥有全人教育成长空间。

    第二,融入多元成长环境体验。在书院构建“五育六艺”精品,适时组织灯谜会、重阳诗会等,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社区人文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名言警句等深入课堂主阵地。构建和营造同质等效的国际课程体系和教学氛围,采用互动式全英授课,中、英、美三国四名院士为新生开设学科基础讲坛。

    第三,构建“智慧服务”虚拟共处空间。建设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社区服务驿站,开通24小时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全时“智慧服务”应答系统;开发“一份表”——学生全生周期管理系统、“一张网”——校园学生数据分析系统、“一体化”——学生信息综合应用系统,配套建设现代化数据中心,打造线上SYS博雅课堂、云上党课等,将师生线下交流互动延伸到网络。

    三以培根铸魂为目标,实现文化浸润一站式通达

    推动全体教师进社区、党团组织进社区、校园文化进社区、管理服务进社区,围绕学生需求,提供学业、思想、心理、情感、经济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强化全程育人导向。

    第一,红色文化筑牢理想信念。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学典礼、疫情防控大课等重要场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程化。校领导率先垂范走进学生群体,讲党课、话初心、谈使命,书记校长带头、思政教育工作者全员进驻开讲“思政第一课”,打造“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全方位“思政熔炉”。

    第二,博雅文化引领学思践悟。赋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人教育”新内涵,“SYS·博雅学堂/博约讲堂”线上线下融合,涉及思政、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引领学生开视野、勤思考、勇求真;“GIC·知行课堂”推动实践研学,融入“通识+专业+双创+跨文化”体系,引导学生看伟大成就、悟成才之道。

    第三,创新文化推动敢闯会创。深化“新工科F计划”建设,配备“双创”导师,依托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搭建“一坊一厂三平台”现代实验平台和国际化“体验—实训—孵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交互实践模式,本研贯通式的培养模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就有机会深度参与科研实践和创新创造。

(摘编自《高教探索》2023年第6期  作者:陈翠峰 梁文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