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日本大学参与地方振兴的行动实践

编辑日期:2024-04-30 作者: 阅读:1
【字体:

    随着日本高龄少子化的加速,日本一批大学从机构设立、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尝试系统性建设服务学习模式,并积极参与地方振兴战略实践。

    一、日本大学服务学习参与地方振兴的准备性学习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日本大学的重视和使用。按照组织形式归纳,可以分为“课程制”服务学习与“项目制”服务学习两大类。“课程制”的准备性学习纳入了学生的培养体系,每年服务学习的内容、开展时间一般是固定的。而“项目制”的准备性学习则会根据教师承接的课题或是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方向发生变化,实践行动的开展时间也较为灵活。基于案例的典型性、社会知名度、与“地方振兴”的相关性和开设效果,本文选取立命馆大学、日本福祉大学和长野大学的服务学习作为代表进行探讨。

表1日本大学服务学习的类型与案例

类型

案例

学习方式

课程安排方式

教师性质

有无服务学习中心

课程制

立命馆大学

课题学习

选修

专职

日本福祉大学

小组研讨

必修

兼职

项目制

长野大学

社区服务

*

兼职

 

    (一)课程制学习:立命馆大学与日本福祉大学

    1.通识课学习:立命馆大学

    立命馆大学位于京都府京都市,是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2008年原“志愿者活动中心”正式更名为“服务学习中心”,目前隶属于负责全校通识课的“共通教育推进机构”。“服务学习”共有四门已经形成完整授课体系的课程,分别是“地域参加学习入门”“现代社会与志愿者”“现代社会的田野调查”“公民研究”。其中,“地域参加学习入门”“现代社会与志愿者”“现代社会的田野调查”是准备性学习阶段的相关课程,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常见的授课方式是一体化小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导入学习、主题学习和交流总结等三个模块。教师设计课程全部内容,以发布任务的方式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知识。准备性学习的内容较为广泛,有“地方振兴”相关知识的现况把握学习、个人和地方共同发展的观念型学习、服务社会贡献个人力量的德育型学习和如何与服务对象群体开展有效交流的技能型学习等。

    2.公共课和专业课双线学习:日本福祉大学

    日本福祉大学位于爱知县美浜町,是一所以福祉专业为方向的专门性私立大学。2008年入选文部科学省“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次年开设“服务学习中心”。目前,该机构隶属于负责全校通识课和公共课的“全校教育中心”。日本福祉大学的“服务学习”的准备性学习在课程安排方式上是必修课,有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种形式,包括“福祉和田野调查”“福祉和地区防灾”“地方福祉”这三门课程。其中,“福祉和田野调查”基于广义的“福祉”概念,系统性讲授包括服务学习在内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数据处理、风险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向学生传递福祉专业扎根地方的必要性,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福祉和地区防灾”课程介绍地震等各类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防范、医疗、疏散、用水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有序配合救援人员及时参与行动。“地方福祉”则提出建立以日本福祉大学为核心的“知多半岛福祉模式”,关注如儿童成长、环境共生、高龄者介护、福利与经济等主题,以校园所处的知多半岛为切入点重点介绍本地的儿童贫困应对策略和全年龄层福祉的供给状况,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非营利性组织、地方性团体、福利设施、医院等福利资源的分布和特征。课堂学习突出了“福祉”联结“地方”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调查—提出问题—深入学习—总结成果”的顺序加深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二)项目制学习:长野大学

    长野大学位于长野县上田市,是一所专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公立大学。2017年由私立大学变更为市属大学,在教育方针、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上必须配合本地“地方振兴”的发展需求。2018年,长野大学发布《第一期计划》,将在校园内开设“地方振兴综合中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地域问题解决项目”为指引的“地域联动型教育”。2019年,长野大学加入上田市地方振兴的“信州上田学”项目,开设面向所有学生、当地居民的社会公开型服务学习准备性学习课程群。课程包括“信州学”“信州上田学A”“信州上田学B”。授课教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掘利用的本地资源禀赋,做好后期实践阶段的准备工作。三门课程相对平行独立。“信州学”主要讲授上田市所在长野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长野县的特征、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展望长野县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州上田学A”聚焦本地特色,设置了“核心产业养蚕业的历史和现在”“福利制度和社会福利”“盐田平自然景观和地方振兴”“传统民艺和民俗发展”等四个学习单元。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单元,探索发现本地的魅力,培养从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思维能力。课程结束后所有学习成果上传至“上田学电子地图”电子库,向社会分享新的知识和体验,充实本地网络学习资源。“信州上田学B”是一门综合了“信州学”和“信州上田学A”学习内容的课程,重点学习上田市的历史,在准备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体验活动,如参观“国分寺博物馆”“上田蚕种常田制丝厂”“上田城堡遗址”等场所,激发回流家乡、建设家乡的朴素情感。

    二、日本大学服务学习参与地方振兴的服务实践

    (一)日本大学服务学习参与地方振兴的服务实践行动

    立命馆大学的“公民研究”课程是服务学习的实践行动阶段。为了加深与服务学习相关概念和流程的理解,前三周是“事前学习”。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小组,明确小组的“活动目标”和个人的“学习目标”。在课程中程阶段,教师组织“期中回顾学习”,对照“活动目标”和“学习目标”查找不足,交流当下的烦恼和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开展两周的“事后学习”,学生将活动中的问题和收获以“学习获得”和“精神获得”的方式整理,评估活动是否实现了在“事前学习”中设定的目标。以“2019年草津市商业街梦之灯”活动为例,活动目标是在活动开展期间装饰布置商店街,扩大草津市的知名度,增加游客人数,提高当地旅游业收入。活动经过6个月的详尽准备,小组成员完成了现场访谈调研、学生运营摊位的装饰、主题纪念品制作等各项具体任务,活动当天摊位共接待约1200人次的旅客,学生组织的纸飞船放飞活动有200多人参加。在活动结束后,学生按小组进行回顾并将活动记录等材料汇聚成总结性报告。服务学习中心汇集本年度所有服务学习的记录,制作年度活动报告和资料集,并上传至服务学习中心网页向社会开放下载。

    日本福祉大学社会福祉学部的“田野调查实践”课程是服务学习的实践行动阶段,包括策划、实践、回顾总结等三个部分。策划阶段包含事前学习、踩点、撰写活动计划书、参与者会议、新老学生交流和访问合作NPO等众多环节。首先,学生开展必要的准备性学习,了解相关NPO的活动现状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其次,小组成员需要整合意见决定行动目标,与导师商讨活动开展的方向以及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内容;最后,通过新老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计划书的框架、丰富活动内容,形成一份较为成熟的行动指南。实践活动开始后,学生按照行动指南开展为期五天的服务活动,在服务中不断贴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改善方式方法。回顾总结阶段包括事后会议、成果报告书撰写、成果报告会和自我评价部分。以儿童保护方向的课题为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单亲妈妈信息调查。根据调查后了解的具体困难,学生和相关领域的NPO商讨可以提供的具体服务。活动地点包括本地的“家庭支援中心”“学童保育所”“育儿支援中心”等政府提供和儿童服务设施,学生在如NPO“儿童之家”“共同养育支持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如关心残障儿童、心理疏导逃学儿童等活动。从成果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服务学习后认为自己在能力和信念方面都获得了成长。

    长野大学的“地方合作活动”项目是服务学习的实践行动阶段,目前开发了有明确主题的“碗装葡萄酒厂发展”项目和“日本遗产·盐田平企划”项目。实践环节包括8-10次课堂学习和30-42小时的实训。课程分为事前学习、实践活动、回顾反思与成果发表等三个部分。事前学习包括基础学习、开展活动前的组织调研、活动目标设定、起草计划等四个具体的学习方向。以2022年“碗装葡萄酒厂发展”项目为例,事前学习邀请了大学的合作伙伴麒麟酒业公司总监就葡萄酒的酿酒理念、地方发展之间关系和酒庄店铺的运营等工作经验进行了讲座。事前学习一个月后,课程进入实践环节:首先,体验本地葡萄酒庄的日常营业,学生观察记录工作人员接待来访游客、分发免费试饮,体验葡萄酒的销售流程;其次,参加葡萄树的藤蔓整理、清除杂草等日常维护工作,在葡萄成熟前,酒庄开展为期三天的培训,学生学习在品酒柜台服务客户、引导游客参观酒庄和后场作业仓库管理等各项工作;最后,在葡萄收获后体验葡萄果实拣选、果汁发酵等酿造过程。实践结束后,学生将活动成果以店铺的形式在本地的“秋季市集”上展出,向公众普及葡萄酒的相关知识,扩大本地葡萄酒的知名度。在一整年的学习活动中与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居民之间交流互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引导学生留意地方发展问题,思考本地资源禀赋和地方未来前景之间的关系。

    日本大学的服务学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课程模式和实践活动体系,在理论发展上提出了学习—服务互嵌视角,在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上强调了多主体共同受益原则作用,在效果层面突出了团体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一些大学正在探索建设服务学习课程,这也是大学参与区域发展、形成校地联动的新方式,因此,研究日本大学服务学习模式以及日本大学通过服务学习推动地方振兴的行动,对于中国大学建设服务学习课程体系、参与区域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

(摘编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4期  作者:王梦怡 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