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变革
耶鲁大学作为美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曾坚守传统的学术象牙塔,通过内部变革从被动的区域观察者转变为积极的区域经济参与者,做到了“一所伟大的大学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
一、以技术转让组织结构改革促进区域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发展
(一)组织变革:重构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
耶鲁大学于1982年建立了合作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Cooperative Research),负责管理学校的专利、许可等相关事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让组织和出台了技术商业化的政策,但耶鲁大学对研究发明的商业化一直持有消极态度,导致耶鲁大学在这一时期虽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发现,但只有少数研究发现能够获得专利。1995年,耶鲁大学合作研究办公室在组织与政策方面进行重构:重组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改变合作研究办公室原有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以商业为导向的技术商业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被视为最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发明上。与此同时,合作研究办公室雇佣具有技术商业化教育与经验背景的工作人员,与科学家一起开发产品,进行财政预测,构建创业计划,确定商业策略,帮助吸引风险投资,甚至参与可能的管理,从而促进耶鲁大学的技术成功向市场转化,也保证更多的衍生企业留在纽黑文地区。
(二)政策变革:实施新的权益分配政策
耶鲁大学规定所有来自教师或学生的知识专利都属于耶鲁大学。为了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创业,1998年,耶鲁大学合作研究办公室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分段阶梯式版税分配政策:净版税10万美元以内,发明人与学校各占50%;净版税10-20万美元,发明人占比40%、学校占比60%;净版税超过20万美元,发明人占比30%、学校占比70%。相较于斯坦福大学的“三三三制”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三分之一”分配比例(即发明者、所在院和系各得三分之一),耶鲁大学的版税份额分配比例(即净收入越高,发明人占据的份额越少)更侧重鼓励大学教师从事衍生公司活动,而不是技术授权活动。尽管如此,新的版税政策以及合作研究办公室的努力也极大地促进了耶鲁大学的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活动。以药物赛瑞特为例,1988年耶鲁大学向百时美施责公司授予该药物的许可,在合作研究办公室组织变革之初,该许可几乎没有给耶鲁大学带来收入,直到1998年,该许可每年能够为耶鲁大学带来3000-4000万美元的版税收入,合作研究办公室重构后,耶鲁大学积极的知识产权商业化和技术转让活动为耶鲁大学增加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财政收入,1996年为500万美元,2011年增长到1100万美元,2012年增长到2.9亿美元,这一收入主要来源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三)文化变革:渗透学术创业的制度文化
耶鲁大学对技术转让组织和政策的变革产生积极效应的关键在于让耶鲁大学内部普遍认同这种制度变化,这一过程就是制度文化的变革。为了实现制度文化变革,耶鲁大学一方面通过合作研究办公室向各院系和教师解释新的技术转让制度,表明大学对应用研究的支持态度,并承诺教师从事应用研究不会影响教师的学术生涯以及教师与大学的关系;另一方面,耶鲁大学还通过实际行动,如大力资助合作研究办公室、重建市中心地区、协助开发实验室空间、与工业建立联系等,向全体教师表明大学支持应用研究和知识商业化的决心。耶鲁大学还通过聘任具有与工业界合作传统的大学中的年轻教师来带动知识商业化文化的传播和扩散。
耶鲁大学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业,并设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使创业理念为大学教师、员工以及学生所认同。2007年,耶鲁大学开设了耶鲁创业学院(YEI),通过服务于耶鲁大学正规课程之外的所有创业活动,将创业能力作为学术的互补能力。它为学生“形成创意—组建团队—实施创业”等三个环节提供各种创业指导、资金、资源等,并将校友企业家与现有的学生联系起来。文化氛围的转变和政策的激励使耶鲁大学教师和学生开始热衷于建立衍生公司,截至2012年,耶鲁大学共产生了55个衍生公司。
二、设立大学负责参与所在城市和州发展事项的专门机构
在一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大学被视为知识经济的基本因素和新产业集群出现的中心。耶鲁大学在面向区域经济改革之前,康涅狄格州就已经拥有五家跨国制药公司(其中四家位于纽黑文市)和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具备一定的生物技术产业基础和相应的研究设施,但这些公司都没有与耶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仅与大学个别研究人员存在十分有限的互动。
耶鲁大学深刻意识到扭转大学本身和所在地区的发展危机仅依靠耶鲁大学的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为了改善与纽黑文市政府的紧张关系、增加纽黑文市政府对耶鲁大学的信任以及加强与当地其他组织的合作与联系,耶鲁大学于1994年成立了纽黑文市与康涅狄格州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New Haven and State Affairs),作为耶鲁大学联系纽黑文市政府、市民、企业等机构的组织机构。通过纽黑文市与康涅狄格州事务办公室,耶鲁大学与纽黑文市通过积极合作共同解决区域社会发展难题,例如改善城市路灯与治安情况、制定康涅狄格州生物技术税收优惠政策等。随着与大学关系的转变,纽黑文市和康涅狄格州政府塑造了支持耶鲁大学成功变革的良好区域环境保障和充足的资源支撑,为当地生物产业与大学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耶鲁大学的内在变革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从1993年到1998年,耶鲁大学用六年时间进行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变革,对纽黑文市的就业、消费和税收等产生巨大的经济贡献。
耶鲁大学不仅是纽黑文市最大的雇主和第三大纳税人,还是纽黑文市强大的经济引擎。依托于在生物科学领域的优势,耶鲁大学与区域产业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一是耶鲁大学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助力区域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曾与辉瑞制药公司、拜耳集团分别开展了治疗焦虑和失眠、肥胖症、糖尿病等药物的合作研究项目。二是依托于学科优势吸引了诸如可济公司、MGS研究公司等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和研究中心入驻纽黑文市,扩大了纽黑文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三是基于耶鲁大学的技术成果创办本地新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仅在过去的15年中,耶鲁大学在风险投资公司的协助下,衍生了80多家基于耶鲁大学教师发明的公司,其中大多数是生物技术行业的公司。在过去的15年中,这些企业筹集超过50亿美元的股本,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在2021年,就有11家与耶鲁大学有关联的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筹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风险融资。
耶鲁大学是一种由大学有意识地主动联动区域力量通过面向经济的内在改革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成功案例。这对我国地方大学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的背景下,就大学本身应该如何在实现与区域实现协同发展和最大限度助力新质生产力中发挥能动作用,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有益思考。
(摘编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11期 作者:王凤玉 张晓光)